《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17 12:07: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新思维活动”在艺小举行,两位老师同课异构上了三上《倍的认识》,课后杭州专家布置我们学习刘加霞的文章——《从加法结构到乘法结构:“倍”是转折点》,使我对《倍的认识》这课的重要性及难点有了深刻的认识。

“倍的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很大的难点,因为“倍”的概念虽然与学生学过的“几个几”相类似,但它涉及到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它需要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因为在学习“倍”之前,学生头脑中建构的是加法结构,是数量的合并与多少的比较,未曾学习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比如当出示胡萝卜与白萝卜的数量之后,如果让学生提出问题,那一定是“两种萝卜一共有多少根?”或“胡萝卜比白萝卜少多少根?”等类似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对两个量或多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问题的真正理解需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起乘法结构,而“倍”的学习正是建构乘法结构的伊始。认知结构的转变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困难,因此小学生学习“倍”存在困难就很容易理解了。

为克服小学生学习“倍”的困难,我在三(4)班教学此课时做了如下努力:

1、借助直观操作,加深对“倍”的理解。

如我摆出2颗五角星,请你摆出这样的3份。学生很快便摆出了★★ ★★ ★★ ,提问“每份有几颗星星?有这样的几份?”

精选文档.


.

板书:“有这样的3份,就是32,也可以说是2 3倍。”然后请学生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再请学生摆这样的34根,并用圆圈把它们一堆一堆地圈起来,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1份用了4根小棒,就是41倍, 34根,我们圈了3份或3堆,表示有34,就是43倍,这样通过直观的小棒图来理解“倍”,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通过反复操作、表述,学生加深了对倍的理解。

2、由易到难,多层次练习,让学生对倍的认识有深度。 教材的配套练习层次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对“倍”的深刻理解。为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练习是成组出比较量,有先出标准量,再一组一组出比较量的;有一起出示的;有比较量在上,标准量在下的。第二层次练习是两道动笔练习:一是不成组出比较量的,在学生自己解决过程中,感受圈一圈的方法。二是三种量之间的比较,2618在不同的比较中引导学生关注“是谁和谁比”。第三个层次是在变化中体会“倍”的本质。一是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增加,体会“倍”的变化。二是改变标准量,感受“倍”的变化。第四层次是提升挑战:一是加深理解倍和“份数”的关系。二是探索在不同事物背后隐藏的相同点。

3、借助线段图,从直观上升到抽象,加深对倍的理解。 在教学设计中我将重点放在如何看线段图,理解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明确问号在哪儿是求什么,就是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从直观操作上升为抽象的线段图,

精选文档.


.

实施了课堂的一次理性的飞跃。这里线段图是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线段图在今后的学习中,特别是中高年级应用题的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思考: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只有教师准确、精炼的言语示范,学生才能够对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本节课中,我的一些语言描述不准确,不到位,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准确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一定注意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



精选文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77e631ba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