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方法(17)

时间:2023-01-28 03:25: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婚年龄:初婚男性或女性的年龄。初婚年龄特别是女性初婚年龄的提前和推迟对生育有一定影响。女性推迟婚龄,会使生育周期缩短,两代人之间的间隔拉长,从而使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了解初婚年龄的变化情况,是研究人口婚姻和生育状况的重要内容。

结婚率:亦称普通结婚率。一定时期(年度)内结婚对数与该时期平均总人口数的比率。是反映人口婚姻状况的一个综合性指标。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由于普通结婚率不完全适应人口再生产情况分析的需要,还需要一般结婚率(以某年龄或年龄组的男性或女性人数为准),标准化结婚率(计算式分子与一般结婚率同,分母则按普查时点的标准人数构成计算)以及净结婚率(即结婚率减去离婚率)等辅助性指标。

晚婚率:反映一定时期内初婚青年中达到国家提倡的晚婚年龄频度的指标。指某地某年每百个初婚男子或女子中符合晚婚年龄的人数。晚婚率=符合晚婚年龄的男子或女子初婚人数÷同年初婚男子或女子人数×100%

离婚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年度)某地区离婚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另有已婚人口离婚率,为一定时期内(一般为年度)某地区离婚对数与已婚对数之比。

生育年龄:简称“育龄”。指妇女具有生育能力的年龄。其标准界限因地理、人种等而异,国内外人口学家的意见颇不一致。按联合国人口统计标准,育龄指1549岁。有的国家则1544岁,或1945岁。医学上把2427岁称为最佳育龄期,这一年龄是妇女生育的旺盛时期,妊娠分娩过程也比较顺利,有利于妇女与新生儿的身心健康。

生育率:反映育龄妇女生育频度的指标。可分:(1)普通生育率。指一年内每千个育龄妇女中的活产婴儿数。(2)年龄组生育率。育龄妇女生育率一般以5岁为一组,分组计算,如:2529岁妇女生育率=一年内2529岁妇女的活产婴儿数÷2529岁平均育龄妇女数×1000%

自然生育率:个国家或地区在假定所有育龄妇女都结婚,且不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和人工流产时所呈现的生育率水平。决定自然生育率高低的因素有自然生殖能力的成熟与结婚年龄、期长短、营养水平、哺乳期长短以及其他社会与家庭生活习俗等。

计划生育率:反映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中按计划生育的频度指标。指某地某年每百个出生人数中按计划生育的出生人数。

总和生育率:表示人群生育水平的统计指标。是一定人群中各年龄组育龄妇女生育率之和,表明如果按这种育龄妇女生育率水平生育的话,平均每个妇女一生可能生几个孩子。在社会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它可反映妇女生育率变化的趋势。不受人群年龄结构的影响,因此在比较分析不同地区或人群,或分析同一人群或地区生育水平的变动时,比出生率及育龄妇女生育率更能反映出实际生育水平。

生育更替水平:一代妇女生育的女孩存活到成为新一代母亲时的数量,与原来一代母亲完全相等所需的生育水平。可用净再生产率和总和生育率指标衡量。当净再生产率(参见“人口再生产率”)1时,表明已实现生育更替水平。在用总和生育率衡量时,应考虑一代人所生孩子成长到作为父母之前将有部分死亡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又随着经济和社会条件的


变化而变化。一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总和生育率等于2.1时,则达到生育更替水平。

节育率:反映一定时期内已婚妇女已采取节育措施频度的指标。指某地某年每百个已婚有生育条件的育龄妇女中,已采取节育措施的妇女人数。已婚有生育条件的育龄妇女数,在中国是指不满50周岁的已婚妇女中扣除丧偶、离婚、绝经及原发性不孕症等的妇女数。不论男方或女方,只要一方采取节育措施,统计时均按女方计算。

不育率:已婚育龄人口中没有生育能力的人数所占的比重。鉴于男女双方在生育行为中的生理差异及不同作用,所以在计算不育率时,分母一般是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分子应是被确认的无生育能力的男女人数的总和。计算不育率这一指标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不育状况的程度及其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使国家和社会能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使之降到最低水平,从而为人类造福。

育婴高峰:指妇女生育高峰,即育龄妇女生殖力最旺盛的时期。由于人种、地理环境等因素差异,各地区育龄妇女生育高峰的年龄标准亦有所不同,一般为25岁左右。1指婴儿出生高峰,即一个社会、地区或群体在某一时期出现的新生婴儿大量超常增加的现象。2、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的,20世纪60年代达到顶点的婴儿大量出生的时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72cbb3298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02.html

正在阅读:

社会学研究方法(17)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