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教材分析

时间:2022-04-02 05:09: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踏雪寻梅》教材分析

(黄自、刘雪庵创作歌曲)

人教版音乐教材八年级第六单元《冬之旅》中的《踏雪寻梅》一课。《冬之旅》是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单元,安排的内容主要着眼于人与自然,选择的作品动静结合,活动设计应体现情趣性。既有轻快活泼的《踏雪寻梅》又有优美抒情的《我像雪花天上来》等歌曲。旨在驱散严冬的寒冷,增加学生音乐感受积累,从作品的创作手法、表现手法多样化的比较中发展音乐作品的理解力。

《踏雪寻梅》是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青少年学生骑着毛驴,踏着冬雪去欣赏梅花绽放的情景。歌曲以轻快活跃的曲调抒发了人们赏梅时的兴奋、愉快的心情,词曲并茂。 合唱是以骑驴赏梅、铃儿的叮当响声为意境来编配的。E大调,2/4拍,二段体,A段中,第二声部主要以叮当声为骑驴行走的背景来衬托第一声部的形象。B段的第二声部是以和声式方法配置的,它与第一声部和谐地结合,形成如影随形的效果,使歌曲显得丰满,加强了歌曲的表现力。是一首短小精练、意境高雅的二声部艺术歌曲。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绽放,吐艳枝头,千百年来人们赞美这样的雪梅精神。两个声部基本为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偶有八度。全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小铃声。歌曲中运用了强与弱、连音与断音、附点与非附点等多种对比手法,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深刻地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学情分析:数学生对音乐只有感性的认识, 音乐的兴趣也只是停留在听、哼唱的层面,喜欢流行音乐等。(从众心理.流行音乐进入校园后,其通俗易懂,时尚鲜明,动感活泼的曲风被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喜爱,其中有不少人最初的动机就是”大家都听,一定很好听”


的从众心理. 2.古典音乐太深奥,听不懂,民族音乐太土,好听.而流行音乐新颖活泼,通俗易懂,好听也就深受中学生的喜. 3.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好奇心.在新课改前,流行阴天一直都是被课本教学多排斥的)

艺术类歌曲的主动获取信息的愿望不强, 还没有真正体验到艺术的美,更谈不上创造美。

音乐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都较差,不能独立的学会一首新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1dd48a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