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 课题:好一场社戏! 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 1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阅读指导课 《社戏》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要素是民俗文化,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理解民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课文节选了鲁迅先生小说《社戏》的后半部分内容。文章回忆了“我”和一群天真无邪的小伙伴们去赵庄看戏的经历,展示一个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的江南水乡世界,一种蓬勃纯净、和谐美好的生命状态。故事随着童年“我”视角在推移,却总是流露出成年“我”对于当时生活的理解和感受。阅读时需要以成年“我”的视角进入文本,才能真正地理解成年“我”的感受,进而理解社戏这一民俗的在本文中的内涵。 学情分析 上课前,学生预习了本课的生字词,扫清了字词障碍。第一课时,明确字词后,学生素读文本,完成了三个学习任务。一是边读边随文批注,内容不限;二是根据课后练习一理清思路,概括内容;三是记录下自己的疑惑。第一课时快结束的时候,我们明确了文章行文思路和各部分内容。在课堂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批注的内容都是童年时“我”的感受,如快乐、自由、失望、着急等。由此可见,学生们大多是在以童年“我”的视角进入文本。因而读到最后,他们大多表示读不懂。最大的疑问是:那晚的戏看得人昏昏欲睡,为何最后却说是好戏。第二大疑惑是题目为“社戏”,为何文章却写了那么多与戏无关的内容。此外,就是对于六一公公这个人物,不少学生对于他的反映表示不理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最集中的三个问题为线索展开。课堂学生以成年“我”视角再次进入文本,在解决课前疑问的同时一步步理解“社戏”这一民俗文化的内涵。 学习目标 1.学生从成年“我”的视角再次进入文本,解决疑问,理解“社戏”的内涵。 2.学生通过观摩、体验,学习转换视角走进文本的方法,提升深度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学习资源 理解“社戏”的内涵,学习转换视角进入文本的方法,提升深度阅读的能力。 1.“社戏”的内涵,2.成年“我”对六一公公的感受。 观摩学习 体验学习 应用学习 《社戏》删节部分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一、入境 教师活动 1.展示学生疑问:那夜看戏看得“我”昏昏欲睡,最后失望而归,为什么结尾“我”却说是好戏? 2.引导发现原因——以少年“我”的视角进入文本。 学生活动 聆听,思考 设计意图 以大多数学生聚焦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课堂。 二、观摩 1.提供支架——以成年“我”的视角进入文本。 2.阅读示范: 示例1——以成年“我”的视角去关注人性、人与人的关系。 示例2 ——以成年“我”的视角去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 跟着老师一起阅读、思考、体会 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方法和思维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 三、体验 1.个人阅读: 以成年“我”的视角再读赵庄看戏,发现看了场好戏的原因。 2.小组阅读: 为何“我”会回忆那么多与看社戏不相关的事情?比如平桥乐土。 要求:以成年“我”的视角去看平桥乐土这一情节。 3. 班级讨论: 成年的“我”对六一公公有怎样的感受? 安静自读 自由发言 合作阅读 代表发言 自主交流 相互启发 丰富认识 解决学生第一大疑问,理解赵庄看社戏情节中戏的内涵。 解决学生第二大疑问,引导学生理解全文中“社戏”的内涵。 解决学生第三大疑问,发现人物的复杂性, 窥见作者创作意图。 运用方法回读文本,获得对文本更深入的理解,提升深度阅读能力。 三、应用 阅读《社戏》删节部分,课后自读批注,完成论圈点批注,理解成年“我”文。就老师布置的思考题感受到的这个世界。将你的发现写成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有理有据,300字以上。 进行独立思考。 通过课后自读,获得对《社戏》全文的深入理解,同时学以致用,提升深度阅读文章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26509287a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