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课堂之道

时间:2022-12-25 20:28: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双减”背景下的课堂之道

摘要:“双减”政策下建设高品质课堂是实现减负提质的关键。从课堂教学的纵向思考,功夫花在课前,只有高质量的备课,才有高质量的课堂;力量用在课中,课堂教学实施,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巧妙处理课堂预设和生成;减负体现在课后,我们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足、学好,课后的作业量自然就可以减少。

关键词:双减;高品质课堂;建设实践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足、学好是“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的关键。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领地,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除了要优化作业设计精当安排作业外,只有让课堂教学实现高质高效,才能减少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才能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才能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增效,也才能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学校要紧盯课堂主阵地,在课堂上下苦功,出真招,是“双减”政策的底层逻辑,是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着眼点。

一、功夫花在课前 (一)重塑教学理念

“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号召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新形势,必须重塑课堂教学观和质量观。首先要转变师生观,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相对固定的,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创新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学生则既是学生也可为老师。师生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真正实现师生课堂相长。其次要转变课程观,随着教学资源的丰富,教材早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除教师和教材外,每一位同学也都成了其他同学的知识源。第三要改变课堂价值取向,要从知识目标走向素养目标。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应以培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必须纠正“唯知识”“唯分数”的片面追求,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启发学生思


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第四要改变课堂形态,要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要从基于“教”变为基于“学”,要让学生站在教室的最中央,成为课堂的主宰,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二)强化理论学习

课程标准是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学要从“根”上做起,认真学习新版课程标准,认识课程性质,领会课程理念,把握课标和教材之间的关联,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标,确保教学“不超标”“不降标”,是“双减”背景下确保教学减负不减质的根本出发点。还应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掌握教育学原理和学习认知心理学知识,遵循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技能,懂得恰当运用教学策略。

(三)深入钻研教材

“确定精准的教学内容,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和减负增效的关键。”我们头脑里有了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理论,那么接下来拿到教材就应该思考“教什么”的问题。深入研究教材编排特点和编写意图,挖掘教材的德育要素、知识要点以及能力训练点,选择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源,精准选择,整合内容,并因此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四)精准分析学情

根据教育理学原理,把握学生年龄特征,深入研究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分析学生学习兴趣,联系学生前后学习内容,弄清学生已知已能和困惑,依据“最近发展区”,面向全体学生,合理确定学习目标和教学步骤,充分照顾学生差异,搭建适切的教学支架,确保教学目标全面达成。

(五)精心设计教学

没有高质量的备课就没有高质量的课堂。精心设计教学,首先,要确立“恰切、清晰、准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在钻研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确立课题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然后,围绕目标的达成


设计“完整、简洁、流畅、结构化”的教学流程。在当下的教育改革中,课程资源已经大大扩充,课堂教学已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传统三备”也发展成为“新三备”,即“备学生、备课程、备教学”。

二、力量用在课中

课堂教学实施,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首先是创设各种学习场境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其次是安排学习任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拆分成梯次递进的小目标,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一定的学习任务来支撑,教学过程便需要围绕这些学习任务来推进;第三应是指导学生学习,要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最中央,要真正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把着眼点聚焦在培养学生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上;第四是教学检测反馈,检测反馈包括基于每个学习任务完成后的“过程诊断”,和基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达标检测”。第五课堂总结时,除了总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外,也要注意总结学生的非智力表现情况,如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等。

三、减负体现在课后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如果我们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足、学好,那么课后的作业量自然就可以减少了,学生也就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减负的获得感。这就要求我们严格控制作业的量,精选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把握作业难度,加强作业指导,真正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在“双减”政策下,我们既要做“减法”,更要做“加法”。我们要坚持“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深耕课堂,久久为功,孜孜追寻高品质的课堂教学,从而实现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有益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孔珍.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观[OL].互联网 [2]高琼.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J].中国民族教育 [3]陈先哲.“双减”:中国教育改革新起点[N].光明日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8f27fef4a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