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自主学习方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刀光剑影中的远见卓识 ——《曹刿论战》自主学习方案 刘清泉 读这篇二百二十二字的短文,一位爱国的智者穿越漫长的时空和战场的硝烟向我们缓缓走来,他的思想、识见、性格、风度,他的音容笑貌,宛然如在目前。 第一目标:写了什么内容? 一、捕捉初感,整体感知 捕捉初感,即在没有阅读教材编辑的单元提示、导读提示、页下注释、研讨练习和资料卡片等辅助学习材料的情况下,捕捉第一次阅读教材选文时,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如最打眼的字音、最触目的词语、最引人的问题等,在它的引领下去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学习过程。 1.第一印象中拿不准或不认识的读音,在文中加上注重号,并写出拼音,如: 曹刿( )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 弗敢专也( ) 小惠未徧( ) .....牺牲玉帛( ) 小信未孚( ) 公与之乘( )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 ) .....2.第一印象中理解不了或觉得很特别的词语,在文中画上线,并阅读页下注释或存疑,如: 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小惠未徧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公与之乘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既克 再而衰 3.从页下注释知道,标题是教材编者加的。如果给文章另外加一个标题,你会加什么样的标题呢?简述理由。 我加的标题是 ,理由是 。 二、熟读成诵,局部感知 通读教材,即阅读教材选文和教材编辑的辅助学习材料,如单元提示、导读提示、页下注释、研讨练习和资料卡片等内容,以实现了解作家作品、课文出处、文章体裁、写作背景、课文题目、课文内容等。还可查阅相关网页、教辅资料、古籍文献等。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所谓熟读成诵,即反复朗读教材选文,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这样可以养成或提高文言语感。这是深入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没有这一步,其它的学习都是空中楼阁。 4.查阅资料了解,“春秋三传”是指 、 、 ;《左传》的作者旧传为春秋时期 所作 ,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 、 。 5.人物语言精练传神,反复朗读,体会各个自然段中曹刿说话时的语气,并体会其心理? 6.由此及彼的联想,才能将所学的文言词语融会贯通,而积累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则是形成或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A由“肉食者鄙”的“鄙”可以联想到已经学过的文言诗文语句有: 它们的意思是: B由“既克,公问其故”的“故”可以联想到本文带“故”的语句有: ,还可.联想到已经学过的文言诗文语句有: 它们的意思分别是: 。 C由“何以战”的“以”可以联想到本文带“以”的语句有: ,还可联想到已.经学过的文言诗文语句有: 它们的意思分别是: 。 7.翻译下列句子。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 8.不要忽视课后第一题“理清课文思路,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4)鲁国获胜后,“公文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9. 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试着给各个层次加小标题。 第二目标:为什么这样写? 三、分析原因,深入理解 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努力找到答案,才能使学习逐步深入,见人所未见,如: 10.为什么“齐师伐我”? 11.为什么写战争却几乎见不到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呢? 四、迁移阅读,拓展视野 12.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1)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有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A说说“取信于民”指的是哪一件事: B“彼竭我盈”指的是什么时候: C“辙乱”“旗靡”是怎么发现的: (2)曹沫①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也。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②,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①曹沫,即曹刿。②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A解释加点的词语。 与齐战,三败北 犹复以为将 ....B由“君其图之”的“其”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两个语句,意思分别是什么? C教材选文与这个短文中曹刿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实验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620020) 答案:1.guì jiàn bǐ fú biàn bó fú chéng zhé shì 2.进攻 参与 目光短浅 养 个人专有 通“遍”,遍及,普及 指猪、牛、羊等祭品 虚报 为人所信服 赐福,保佑 案件 (以)实情判断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可以凭借 乘坐一辆战车 击鼓进军 驱车(追赶) 战胜 第二次 3.长勺之战,因为它叙述了一个历史事件——齐、鲁“长勺之战”,包括了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4.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左丘明 史学名著 文学名著 5.语气分别是舒缓、急促、舒缓,心理分别是探询、果断、从容 6.A先帝不以臣卑鄙 都是“目光短浅,见识浅陋”之意 B原因 故克之(所以) 故逐之(所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原因) C凭借 必以分人(把) 必以信(用) 必以情(按照,根据) 可以一战(凭借)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用)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凭借)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根据) 7.A那些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B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的时候,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了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8.(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3)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4)分两层。第一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二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叙述了长勺之战的过程;第二,描绘了曹刿这个人物形象;第三,阐述了精辟的军事思想——一鼓作气、敌疲我打等。加小标题:以事件发展为线索:战前——战时——战后;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求见——参战——释疑。 10.《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鲁庄公十年”栏云:“齐伐我,为纠故。”即齐公子小白在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取胜,对鲁国曾支持公子纠一直怨恨难平,发动了此次战争——长勺之战。11.略写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详写曹刿,描写他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远谋”。12.(1)A说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即竭尽力量为老百姓办实事。B齐人第三次击鼓进军后,鲁军才第一次击鼓之时。C“辙乱”是曹刿下车后仔细观察中发现的,“旗靡”是曹刿登上车前横木了望中发现的。(2)A战败 用(他)作为 B难道 其真无马邪?(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C教材中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智者的形象,而短文中是一个视死如归的勇者(刺客)的形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d6f0e573c1ec5da50e27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