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传播学试题

时间:2023-04-14 16:29: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体育传播学》考试复习纲要



一、 填空题。

1. 体育传播学三大学科构架体育传播学理论、体育传播史、应用体育传播学理论。 2. 我国平面媒体的传播有着漫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尚书》 3.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是CCTV5

4. 传播的五种类型有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 传播学的三论是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二、连线题。

维纳:《控制论》 罗杰斯:《传播学史》 施拉姆:《传播过程与效果》 米德:《精神、社会与自我》 库利:《社会组织》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 李普曼:《舆论》 拉斯维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帕克:《群众与社会》 塔尔德:《模仿的法则》 三、名词解释。 1.

体育纪录片:所谓纪录片,指的是以体育为记录内容的纪录片,它具备电视纪录片的所有特点,遵循纪录片所应遵循的规律,我国电视屏幕上最早的体育纪录片是1996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的《世界体育报道》 2. 3. 4.

自我传播:也称为人内传播、内向传播或内在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的信息处理的活动。人内传播是个体系统内的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

群体动力学:就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研究群体这种影响作用的理论。即就群体动力学。

容器人:日本中野收提出。在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类似的一种“灌装”的容器,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的状态也希望与其他人接触,但只是容器外壁的碰撞,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保持一定距离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不认同外部的强制和权威。很容易接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各种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 5.

沉默的螺旋: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内尔—纽曼1974年提出,核心观点:为了防止因为孤立尔受到社会惩罚,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前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他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时,倾向于积极大胆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的属于“少数”或者“劣势”意见时,一般人会由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多数人的优势意见。例如《皇帝的新装》《指鹿为马》

6. 熵:被用来计算一个系统中的失序现象,表示一种不确定性,是混乱和无序的度量。熵的状态是一种

不可预测的状态。由于我们所处的大多数状态部分的或并非完全不可预测,因此,熵是一个变量,熵值越高,其组织程度和预测性就越低,混乱无序的程度就越大,反之,熵值越低,意味着无序程度的降低,确定性提高。

7. 拟态环境:美国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即信息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

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8. 培养理论:


起源和背景:又叫涵化理论、教化理论等,20C60S后期,由传播学家乔治.格伯纳主持研究得出。他通过分析暴力片与社会犯罪之间的关系以及暴力内容对人们认识社会现实的影响,来探讨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共识方面的作用。

主要内容: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各种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要有答题一致或接近的认识。

9. 上限效果论:1977年艾蒂玛和克莱提出。人堆特定的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上限”

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慢乃至停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那些社会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赶上前者。 四、问答题。

1. 区分大众(mass)、公众(the public)、群集(crow)和群体(group)的概念的区别。

1.大众具有规模的巨大性,分散性和异质性,匿名性,流动性,无组织性,同质性,统一的行为倾向,容易受到外部力量的操作和影响。

2.公众社会上围绕共同关心的公共事务或问题,通过公开、合理的讨论而形成的能动的社会群体,他们是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其行为是理性的。

3.群体是通常保持着面识关系,拥有共同的目标或价值,并且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稳定性。 4.群集是集合状态下的人群。规模虽大于小群体,但通常局限于一定的物理空间之内;群集通常具有匿名性、情绪性、暗示性和感染性,能够从事一定的集合行为。群集一般是由临时参加或卷入事件、活动的人们组成的,不具备成为稳定的社会构成体的条件。



2. 举例说明,现代消费文化特点。(自己依据理论举例) 理论:消费的符号化和象征化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特色。 A.

现代社会的消费由物质消费变成了精神消费,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所蕴含的意义“消费” B.

购买商品或服务主要不是为了它的实用价值,而是为了寻找某种“感觉”体验某种“意境”追求某种“意义”。 C. D.

消费传播体现“差异化”的特点,追求个性与与众不同,“风格传播”突出。

流行性越来越强,流行周期越来越短。大众不断创造出新的流行语和流行话题,各种广告、公关和营销活动不断策划出新的符号和新的意义,把提供新的“概念”(消费意境)作为打开商品市场的主要手段。

3. 结合相关例子,试述体育传播的效果。

理论:体育传播的效果就是指因为体育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由媒介传至受众后所引起的结果和后果,既包括短期效果又包括长期效果。

正面效果A.经济利益方面取得的效果B.社会大众的休闲娱乐效果C.舒缓精神压力的宣泄效果D.强健体魄,为社会创造智力和体能协调发展的现代人E.达到世界各地不同文化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F.可以促使受众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负面效果A.逃避现实,整天沉迷于观看体育比赛、接受体育活动信息之中不能自拔,从而对工作应付甚至为此丢掉工作。B.体育暴力的负面影响C.体育明星的丑闻不断,造成极恶劣的影响。

举例:2003的皇马中国行是中国体育史上的盛世。cctv-5黄金时间开辟了专栏《皇马华彩》,《体坛周报》和《足球报》也参与其中,这一场大规模的媒体相继参与,把全国受众对皇马的关注程度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皇马相关体育用品几乎脱销。只要和皇马有关节目的广告费用暴涨。这个例子就充分证实了体育传播的效果: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ebbe0ff78a6529647d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