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文文体知识。 2.把握说明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章。 3.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4.探讨自然资源利用,激发学生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阅读事物说明文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预习检测 检测学生对作者、文体和字词的掌握。 三、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勾画每一段的关键词、句,梳理文章内容。思考文章依次写了哪些内容?作者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时候,主要抓住石拱桥的什么特征来说明的? 四、精读探究 (1)文章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选取了许多例子。请找出这些例子填写表格。(课后练习一) (2)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 (3)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4)课文怎样说明解放后我国石拱桥建筑和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的? 五、小结 “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身边的丰富的石材资源造桥,极大地节约了建造成本。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进行发展的例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把握中国石拱桥特点,体会文章说明顺序。 2. 了解主要说明方法,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 3.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从文中桥梁防洪设计探讨洪水治理方法,激发同学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体会文章说明顺序。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三、教学难点:体会事物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二、问题探究 (1))中国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用这两个例子能说清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吗? (2)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点? 三、分析说明方法 (1)回顾常见的说明方法 (2)《中国石拱桥》一文,成功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请品味课文语句,指出所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四、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1)为了准确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如果把括号中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五、拓展 洪水是毁坏桥梁的一大元凶。设计者在设计桥梁的时候必须考虑洪水对桥梁的冲击,赵州桥就有相关创造性的增加小拱设计。那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想些什么办法减少当地洪水灾害的发生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27d13651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