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问题和策略 摘要 2002年AAMR对智能障碍做如下定义:“智能障碍指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上存在显著之限制而表现出的一种障碍,所谓适应行为指的是概念、社会和应用三方面的技能,智能障碍发生于18岁之前。”在我们普通学校的学生中,不可忽视的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生理、心理、精神发育的不全或智力迟缓,行动能力、视听能力或智力活动能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智力障碍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与同学的交流、 融合以及其自己独立学习能力存在着很大的障碍。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要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增强特殊教育教科研能力,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那么我们老师该如何应对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如何才能保证智障儿童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总结的对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教育的感受。 关键词:随班就读 智力障碍 儿童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智障生多些关爱。 人的成长受到内力和外力双重作用的影响,而外力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这里的宽松的环境指的是“学校和班级都要建立的良好的助残环境,接纳残疾学生,亲近他们,给予他们平等的学习权利与机会。”智障儿童由于本身的缺陷及成长的经历,与普通孩子有着很大的差异,往往表现为胆小、孤独、自卑,不愿与人接触、不能与人正常交往等。普通学校的老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了解往往也不够深人,一般说来,在教育教学中容易产生两种倾向:一种是冷漠的歧视,认为他们是另类,在情感上表现出来的是不接纳、不尊重、不重视,认为他们“无药可救”,他们常被贴上“傻子”、“呆子”的标签;另一种观点是认为智障儿童很可怜,他们是需要被同情、被怜悯的对象,从而对他们过于迁就、放纵,认为他们能力弱,对他们较少要求或不作要求。我们对待这类孩子的正确态度应该是:认识到他们和我们普通的学生是一样的,他们也是儿童,和其他正常的儿童一样遵循着人的发展规律;他们也是有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人,他们应该平等的享有一切人应有的权利,这些权利当然也包括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和大家一起享有平等的学习生活。只有这样认识才能保证随读生在普通学校能进得来、坐得住、学得会。这些都需要学校、老师以特殊的爱为基础为随读生创设良好的融合氛围,表现为引导随读生身边的同学正确认识差异、为随读生安排好合理的座位、教会随读生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如果随读生是在一个充满友善,感觉安全的地方,和谐的班集体里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会大有好处。我的班上有一个智障学生是个男孩,他不爱讲话,从不写作业和不参加集体活动,在班上胆小怯懦,上课时东张西望,随意离开座位。刚开始,我为了他能让改掉坏毛病,不断找他说理教育,多次联系家长交流情况,还让同学帮助他,但起色不大。后来慢慢发现,他喜欢和班上成绩好的学生在一起,这说明他其实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和关爱的。后来我经常找他聊天,表扬他课堂上做的好的地方,吃饭的时候给他打饭,其他班的孩子欺负他时维护他,渐渐的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仁慈与爱心,慢慢的这个孩子发生了变化:课下喜欢来找老师,虽然说话发音不清楚但是会以他喜欢的方式和老师进行交流;虽然作业写得模糊不清,歪歪扭扭但是当听到老师的指令后能有所行动,虽然他成绩没多大提高,但至少也会写作业了。看着他歪歪扭扭的字迹,我深刻地认识到,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需付出更多的爱心,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二、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我们有很多人对智障儿童的评价是片面的,简单地以学业成绩的好坏来看待智障儿童。对他们的教育,应该以生活适应为主要的目标,学校教育应该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生活、实现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应该根据他们自身特的点,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如:有行为问题的学生,要侧重习惯的培养,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要了解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的起点,并在日常的教学中,随时记录他们各方面的变化,经常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才能准确的发现他们的发展水平,进行有效的教育。由于他们的智力低于同龄人,因此对他们的要求也不能太高,要符合他们自身的条件。如何才能为这样的学生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呢?需要学校领导、班级教师、家长、残疾人专家委员会、医生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合作,共同寻找梳理面对问题,找寻学习的起点,制定适合孩子的学习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路径。这一个过程中又需要老师家长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密切配合,老师要将孩子的教育计划和目标告知家长,家长也要尽全力配合老师达成目标。 三、伙伴热情的帮助,是智障生发展的保障。 “智障生是一个相对弱势的人群,特别需要同龄伙伴的理解、支持和尊重。伙伴的帮助、支持是最直接的平等权利的体现,由于有了伙伴的关心、支持、随读生有了尊严,有了享受普通人生活的体验,就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而且逐渐建立发展成长的自信心。”如果是有经验的老师,会精心为随读生挑选学习伙伴、生活伙伴、休闲娱乐的伙伴。这样,不仅让普通的学生有了进一步的对随读生的了解,也让随读生在人性化的和谐的关系中,促进个性的健康的成长。当然,老师一定要对这些小伙伴进行挑选和培训,这样的培训不仅包括有对随读生态度的培训,也包括对随读方法的培训。 四、重视家庭教育,家校密切配合 家长是每个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随读生启蒙教育的阵地。每个有残疾儿童的家庭都是不幸的,因为他们要付出比普通家庭多得多的努力,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以理智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学校老师要尽力理解家长并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热心的帮助他们给孩子提供理智型的家庭教育。一方面,家庭要积极寻医问药,积极了解智障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另一方面,老师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树立生活的自信、学习的信心,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学校与家庭之间形成一致的教育想法。这样才可能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支持系统,促进孩子的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f8d4fda45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