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副文本解读张谷若的翻译观——以张译本《苔丝》中的注释为例 作者:熊倩倩 来源:《校园英语》 2020年第20期 文/熊倩倩 【摘要】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的众多汉译本中,尤以张谷若译本最具代表性,但对其译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文本探讨译者翻译特色与翻译观。而在翻译研究中,副文本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本文拟借鉴副文本理论,结合《苔丝》张谷若译本中主要副文本因素注释的实证研究,探讨张谷若先生所秉持的翻译观,以求和文本的研究成果相互参照、互为补充;同时,希望能够提升译者对文学翻译中副文本因素的关注,在翻译过程中适度加注,从而创造出更高质量的译本。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副文本;注释;翻译观 【作者简介】熊倩倩,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作为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迪(Thomas Hardy)的代表作之一,《德伯家的苔丝》自出版以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迄今为止,已经有十多种中文版本,其中张谷若先生的版本受到读者的广泛喜爱。长期以来,翻译学者们聚焦于《苔丝》各种汉译本的主体部分——正文本,研究其所呈现的译者风格和翻译思想,相对忽视了对其副文本内容的研究。然而,副文本也是翻译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们有助于正文本的构成和解读。正如金宏宇教授在其著作中所言,“这些副文本因素虽然处于‘边缘’的地位,但它们对‘中心’的整合、控制抑或遮蔽、拆解作用不可小觑。” 二、注释的数量与内容 张谷若先生所添加译注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典故引文注释;(2)文化内容注释;(3)解释性注释;(4)阐释性注释;(5)呼应注。第一类典故引文注释主要是对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典故加注;第二类文化内容注释,是指对可以直接在相关词典或百科全书中找到的那些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加注;第三类主要用于解释一些语言和文化上的困难,这些困难可能会引起读者的困惑,例如文字游戏、外语不可译因素等;第四类注释涉及作者哈代的思想感情;最后一类是译者通过注释提醒或告知读者文中出现的信息与文中他处的描述存在某种关系。 三、译注背后的翻译观探究 1980年,张老发表了一篇题为《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原来是地道的语言文字,翻译时也要译成地道的语言文字。”在译本《苔丝》中,不仅字里行间表明了他将地道的原语语言译为地道的目的语的思想,而且副文本要素注释也反映了这一原则。他使用中国的惯用语表达来尽可能地传达原始作品,由于文化障碍或不可译性,他采用添加大量脚注的方法作为补偿。通过加注体现出的翻译观,主要体现在他对原文作者、原始作品和目标读者的关注上。 1. 回归原始作品。在翻译过程中,为了透彻理解原作品并准确传达原作的魅力,译者还需回归原始作品,对作品进行深入探究。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之上,张深入到哈代的作品之中,深入到哈代笔下的小说人物之中,并不断细化翻译工作,“未做翻译先作注释,”通过译作将小说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内涵有效地传达给读者。此处简单列举其译作中一处介绍英国风俗的例子: ST: Olliver’s inn, the single alehouse at this end of the long and broken village, could only boast of an off-license, hence, nobody could legally drink on the premises. TT: 开设在有长无宽、人家零散的马勒村这一头上那家独门生意——露力芬酒店,可以夸耀于人的,只有卖酒的执照;按照法令,顾客不能在店里面喝酒。 Note:卖酒执照,英国卖酒,条例很复杂,这儿说的有两种执照,一为卖酒的执照,卖的酒不能在店里喝。一为卖座儿的执照,则可在本店里喝。后者也可叫作 “全副执照”。 2. 服务目标读者。结合上文中提到曹明伦教授为翻译目的所下之定义,不难发现合格的译者在翻译中一定是从译作潜在读者的角度考虑,从而服务于目标读者。申丹教授也说过:“文学的真正特性在于它包含了两个交流语境:一是处于文本之外、现实生活之中、牵涉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语境;其中作者担任信息发送者,读者则担任信息接收者。”通过坚持服务目标读者的原则,张老率先跨越了文化的障碍,尽力消除读者阅读时因概念生涩而产生的陌生感,在其译本中添加了对许多有关历史人物、地名、宗教、神话、习俗和术语的注释。它们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使原作的文学性与语言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现。 四、结语 研究译者的翻译思想, 离不开研读其译著;而“一个完整的译本不仅仅包括正文本, 也包括了各种副文本因素。对于一个译本来说, 副文本因素参与了、丰富了甚至阐释了该译文正文本的意义。”因此,副文本要素的研究在翻译研究中必不可少,副文本理论也为翻译研究开辟了崭新的视角,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范围。在进行译者研究时,学者们可以通过对其译作中副文本的归纳、分析、总结,从而揭示出译者的翻译观。 参考文献: [1]曹明伦.英汉翻译二十讲(第2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5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516062e5b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