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表格式

时间:2022-04-02 20:00: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



课题 时间 授课老师

教学目标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类型

新授课



1、知识目标

授课班级



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技能目标

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3、情感目标

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教学重点 鉴赏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以及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古代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李白奉召进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给了他一个侍御闲职,并不重用他。而且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看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1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三、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成为乐府歌行体的一种。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意向是真。另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

的如等。

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古体诗。

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是 四、字,词,音

语天姥、谢公屐、殷岩泉、栗深林、鸾回车

天姥、瀛洲、剡溪、渌水、澹澹、霹雳、石扉、訇然、青冥、魂悸、鼓瑟、觉时、天台、五、理清思路:现实——梦幻——现实,试用四字纲要来表述其游程(要求每句纲要中都含一字): 梦游之由——梦游之旅——梦游之感。 1、赏析第一节,齐读并思考:

六、课文探究

①前四句诗写了什么?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瀛洲写起?

明确:写天姥山的神秘飘渺、迷离恍惚。

以瀛洲来陪衬天姥(侧面描写)。天姥山像传说中的瀛洲一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 ②后四句诗写了什么?用的是什么方法?

对比、衬托。用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

望。用“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说明其高大无比。再以天台作陪衬,说天台之高“一万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却显得十分矮小,好象要拜倒在它的脚下。这样明确: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

高大雄伟的天姥山,这样美丽的大自然,怎能不引起诗人梦游之念呢?



2




小结:

——梦游之由:现实天姥:神奇雄峻、景仰向往。 概括大意



2、赏析第二节 (结合多媒体)

第二小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可划分为月夜飞度、乘兴攀登、山中夜景、极乐仙境、梦醒长嗟五个层次,请概括景物的特点以及李白心情的变化。 (1) 月夜飞度:清幽 兴奋 急切 惬意 (2) 乘兴攀登:壮美 勃发 向往 陶醉



山中夜景:恐怖 压抑 震骇 期待 (3)

(4) 极乐仙境:祥和 喜悦 自由 陶醉

(5) 梦醒长嗟:阴冷 惊吓 失落 惆怅(过渡句,写面对现实的无限痛苦)





3、赏析第三节

1)、鉴赏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明确:①傲岸性格,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②是“诗眼”,起了揭示主题的作用。



七、概括中心思想:

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封建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达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八、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3cac34600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