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 “托马斯”找朋友 普陀区实验幼儿园 刘权永 设计意图: 幼儿的数感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对数学的感知、理解、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材料。本次活动遵循生活教育的原则,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托马斯》的火车形象,贯穿“托马斯”找朋友这一游戏情节,让幼儿在游戏化的学习情景中感受具体的数学经验和方法。 分类是计数的前提,是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基础,同时分类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中班幼儿已有了初步的分类概念,但是还不能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多种方法的分类,也不能用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因此,将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多次分类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 活动目标 1.探索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积累分类经验。 2.初步认识分类标记,并尝试看标记进行分类。 3.对分类方法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特征的“托马斯”火车。 形 状 圆脸火车托马斯 三角脸火车 车厢的节数 1节、 2节、3节 颜 色 红圆脸火车、 绿圆脸火车、蓝圆脸火车 1节、2节、3节 红三角脸火车、绿三角脸火车、蓝三角脸火车 方脸火车 1节、2节、3节 红方脸火车、 绿方脸火车、 蓝方脸火车 2.黑板、分类标记卡(颜色标记、车厢节数、脸的形状)若干。 3.幼儿每人一个操作篮,分类板。 活动过程: 一、观察“托马斯”,发现不同的特征。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谁?原来“托马斯”来到我们幼儿园。请你们找找这些“托马斯”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结。“这些“托马斯”的颜色、脸的形状和车厢节数不一样。 二、第一次分类,初步建立分类的概念。 1.要求: “托马斯”想要开到停车场,可以怎么停?为什么这样停? 2.幼儿操作。 3.交流:你的“托马斯”是怎么停的?为什么这样停? 4.梳理幼儿的经验。 三、第二次分类,尝试根据“托马斯”的某种特征进行分类。 (1)要求:帮这些“托马斯”找相同特征的朋友停在一起,请小朋友尝试。 (2)幼儿操作,能按“托马斯”的某种特征找“朋友”。 (3)交流与梳理经验:各种方法的呈现与检验。 (4)教师小结,按照幼儿呈现的分类结果出示标记卡。 四、第三次分类,按标记卡进行多种方法分类。 (1)要求:能选择不同的标记卡,尝试按“托马斯”的不同特征多次找“朋友”。 (2)幼儿操作。 (3)教师个别验证、指导。 五、送“托马斯”,巩固分类经验。 (1)将最后一次分类的情况展示在相应的区域。 托马斯想回“多多岛”了,请你们把“托马斯”送到最合适的停车场。 (2)集体检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4555b1374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