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言官谏诤”谈规模化学校的管理

时间:2022-05-06 22:44: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言官谏诤谈规模化学校的管理



最近,与一位校长朋友聊天,他叫苦连天:自从上次出现孩子走失那事,我现在是战战兢兢,没一刻安宁。每个星期只有等学生全部安全离校了,我才放心,睡个安稳觉。否则,每天晚上都怕听到电话响。电话一响,必然有事情。这位校长所在的学校有两千多学生,其中还有几百个住校学生。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因政府资源整合要求,几所学校合并起来的。规模大、学生多、人员复杂,因此他苦不堪言。他向我讨主意,我劝他简政放权,让更多的人参与管理之中,让管理精细化。可是他说,这些我都试过,可是摊子大,大家工作也都还不错,就是有些拖沓,还有就是全局意识和长远意识不强,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批评多了又不好,再说我也根本顾不过来。

作者:罗刚淮

来源:《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 2014年第3

/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江宁分校 罗刚淮



朋友的话倒让我想到了言官谏诤的做法。在我国古代,有一种独特的言官谏诤制度,一些言官以指陈不良,力行谏议为职责,以匡正君主,制约得失。言官一般都是忠臣正直的官员担任,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唐朝的魏征了。公643年,魏征病死,李世民十分悲痛,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魏征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这是对言官最高的赞誉。言官谏诤是一种广义上的监察制度,用以督促正常的管理部门和官员能积极履职,防止贪腐和不作为。



站在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谈言官谏诤,貌似有些小题大做。然而,客观上却显得不但需要,而且有些迫切。近些年,随着资源整合和名校资源放大的政策影响,不少地方出现了规模较大学校。一所学校动辄几千人,甚至有些超级中学达万人以上,一个年级都有百余个平行班级。这样的中小学俨然成为一所大学了。然而,因为教育对象特殊,管理自然不能用成年大学生的松散自由的方式去管理。这样一来,管理难度就非常大,管理层级多了,成本就提高了。有些管理者缺乏管理智慧,因此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手忙脚乱的现象。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事实上现在的学校管理粗放已经不是一个小问题和个别现象,在不少学校里都存在。有些学校管理粗放非常严重,不只是育人好坏问题,有的甚至有明显的问题隐患,影响学生的安全。近年来媒体经常曝光的校园踩踏、师德沦丧、质量滑坡、管理失职等问题,其背后其实都缺少一样东西——监督。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担负着监察责任,但其通常习惯遥控管理,喜欢听汇报,缺少沉潜之功,加之人手有限,也不可能对下属每一所学校尽到细致监察的责任。政府部门倒有督学机构,却也常常只有几个人,更因为脱离教学一线,终使得监察不明,对学校缺乏深入地了解。这些都客观上难以担负起对学校真正的监察责任来。



笔者以为,作为每一所学校,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学校都应该设立一位督学这样的人,充当言官角色,列席学校会议,专司指陈荒谬错误现象,从反面为学校挑刺找茬,发现漏洞,以促进管理者们自警自律,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理由如下:



1.学校规模扩大之后,管理空隙随之放大,精细化管理跟不上,而使得管理层耗增多,管理效率低下,问题变多,协调难度加大。如何促进学校管理精细化?方法很多,比如加强责任心,自查自律,推进责任分工,任务分解,这些是必要的。但是,这种传统的管理思维,是在依靠主政者通过自我反思来获得改进,这样的方式过于依赖管理者的自觉自律,过于依靠管理者主观的管理素养和反思能力等,而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己很难发现自己工作中的问题。这样的管理就仍是依靠人治,而不是从体制上加以规范和改进,跟不上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步伐和要求。



2.随着学校规模扩大,高层管理者沉湎于事务之中,很难有机会也不太习惯走出办公室,走进师生员工和家长之中,搜集信息,及时反馈和改进。而完整的管理链条应该是从观察调查-决策-执行-评价-反馈,经过这样一个轮回,才能使得每一个项目有很好的改进,管理者才能积极地改善管理,实现管理增效的目的。事实上,管理的智慧存在于民间,民主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坚持教师治校是学校民主管理的理想境界。然而由于一些管理者的自大,一些民间人士不屑与当政者直面问题,即便被问起,也常常顺着主政者的话音附和,以退避三舍,洁身自保。这就使得问题长期存在于学校之中,时时戕害着师生或者学校的利益,伤害着学校管理的肌体。有些学校甚至有过全校师生都知道学校某些方面存在问题,而唯独校长蒙在鼓里的情况,因为那问题往往就是校长拍板定下的错误决策,可是别人不说,他自己便感觉不到。而如果有这么一位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角色可以与当政者平等对话,则显然可以避免类似皇帝的新装这样可笑的事情发生,还可以收集到来自各类人士不同角度提供的很多信息。筛选其中有益的信息,为学校管理者所用,帮助其改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岂不是于校于管理者自身都受益无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03b8fe0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