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定理说课 一、 学生分析: 动能定理是第四章机械能第三节的内容,学生在前面第一、二节分别学习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 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打下基础。在学习“必修1”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这里再次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 二、教材分析: ⒈地位和作用:动能定理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由于动能定理没有限定条件,因此应用十分广泛,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来求功的大小。 2.教学目标: (1)知道外力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动能。 (2)理解动能定理,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3)会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物理定理或规律。 (4)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5)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知道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3.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动能定理,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和理论论证得出定理,使学生对定理有更深的理解。 难点:实验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动能定理中合力做功的分析计算和应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力学问题。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方案以小组合作研讨的方式参考教材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行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体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四、教学设计 引入:先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滚动的足球由于要克服摩擦做功最终会停下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做功与动能的改变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 让学生根据课本提供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方案,通过试验探究得出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根据课本提供的实验器材,学生应该能想到最简单的一种方案:研究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重力做的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 理论推导时,学生根据课本提供的问题情景,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和运动学公式独立推导出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功能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推导能力。 学生得出动能定理的内容及表达式后,教师做出必要的补充,让学生正确理解式子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课本上例题采用了两种方法求解,分别是分阶段和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利用动能定理求解力学问题的优越性,解题时还要求学生再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求解。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应用动能定理的解题过程和基本步骤,并从中归纳出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知道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做功和直线运动的情况,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的情况。 小结:在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时,应强调动能定理虽然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力作用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并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求解课本的例题,与利用动能定理的方法求解,两种解法比较得出,在没有涉及加速度和时间的问题中,利用动能定理解题会更加简捷,方便。 最后还安排了两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培养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信心。 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3)、(4) 课后思考: 让学生完成课本的“实践与拓展”的四道题目,以及练习的(5)。学生可以讨论交流,相互交换各自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板书设计: 一、实验探究:探究自由落体下落的物体重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二、理论分析与论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 F=ma W=Fs W=Fs=ma(v2-v1)/2a=mv2/2-mv1/2 2222 v22-v12=2as 三、动能定理 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22FS=(mv2-mv1)/2 动能定理的理解: ①当合外力做正功时,末动能大于初动能,动能增加; ②当合外力做负功时,末动能小于初动能,动能减少. 说明: ①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的质点; ②式子中的W是指合外力做的功; ③式子中的v1、v2是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 ④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做功和直线运动的情况,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的情况。 四: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方法:①, ②, ③, 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3ca15728e9951e79b8927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