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疫情背景下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在疫情背景下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停课不停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下的危机处理。由于学习空间从学校转移到家庭,学习方式从线下转变为线上,以往学校教育所存在的一些短板便暴露了出来。但同时,居家学习也是推动教育变革的重大机遇,学校应利用这次机会补齐短板,推动教育变革走向深入。 关键词:微课 抗疫 课程 2020年春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校以学生为中心,以录播、微课、直播等主平台,多举措、多渠道整体推进网络学习,实现线上互动与线下答疑相结合,做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 一、桃李之教,创制新的技术平台 针对“疫情”特殊时期,各学科开展网络形式的分组讨论,教师们及时规划学科应急教授预案,积极筹备网络线上课的录播课,相互合作、相互指点,经过流畅度、便利性、扩展性等各方面的比对,并结合学生和家长需求,我们选择“叮叮”作为同步直播平台;选择“学习通”为异步学习平台;选择小程序、二维码、网盘、问卷星等作为学情辅助分析工具,双平台无缝对接、辅助工具“穿针引线”,师生互动更及时、学生学习体验更佳。 二、以学定教,优化课程资源 教学素材取之有道、聚之有章、用之有法。我们从一师一优课平台、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教育资源公共平台等各级资源平台收集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体现资源的广泛性和普适性,选择好、补充好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实际的课程资源。线上学习,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教师在线教学、学生居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由于看不见学生的状态,难以掌握学生的情况,于是教师们调动一切能利用的技术与手段,大胆尝试新的方式。 三、因材施教,实施新的教学策略 1.发挥集体教研的智慧。云教研,集中智慧。我们采用集智聚力,主动谋划,积极应对。眼界决定境界,选择决定品位,我们鼓励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学科教材进行增减、调整、合并;鼓励教师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课程资源的整合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及时调整备课内容。组内分工有序,老师心齐气顺,积极筹备网络线上课的录播课,相互合作、相互指点,线上研讨氛围热烈、线下分工进展顺利。 2.探讨微课教学的范式。微课能够直观出示抽象概念、放大呈现微观世界、缩小反映宏观宇宙、动态展现变化过程、实时展示操作过程,配上字幕、解说,更能显示其讲解清晰、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优点。课程内容包含学科类、素质拓展类等课程资源,素质拓展类适合于录播;学科类根据教师和学生特点,名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使用教师进行加工修改,以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运用技术多渠道学习,在做好个人防控和健康守护的同时,学生在云课堂中听课专心、主动思考,不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紧跟老师教学步伐,创新学习方法,积极开展自学、主动参与在线学习与答疑等活动,做到疫情防护守好责、休息学习两不误。 3.提高教学成效的策略。先解决合适的学习环境,再解决自律。在家学习环境的干扰是比自律更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视频会议、群内交流等多种形式,谋划好、完善好学生延迟开学期间的网上课堂教学实施方案,适时组织全校性交流研讨、课堂观摩等专题活动,全面推行情境教学法、支架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小组竞争学习法,各种教法学法有机结合,精讲巧练、知行并举,开展有序、有料、有效的线上教学。 四、言传身教,创设生动教学场景 线上为经,线下为纬。空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用整合创新思路、用技术驱动课堂、用图表构建知识、用情境“点燃”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精心安排好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提前的预习安排、答疑时间及时长把握、作业批改及反馈的方式等环节的落实、落细工作。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线教学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增强了学习动力;运用数字文本、递纸条等形式激情上课,综合运用分享、露脸等沟通方式设置问题,激活学习氛围,及时得到了学生踊跃的回应。 五、以评促教,助力个性化发展 1.推行跟进式教学反馈。利用好教师微信群、班主任微信群、组长微信群、班级家长微信群、师生学科交流答疑群等形式,抓好学习过程的协调、监控和落实,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关注、关心到每一位学生,网上家访全覆盖。 2.发布阶段性学生成果。对于学生成果,既可以由老师根据评价量表进行过程性评价,也可以采用学生评、组长评等多元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老师遴选并创建优秀作品成果集,评选学生学习标兵、家校共育优秀事迹,发布在学校微信公众号、美篇等平台上,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意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众志成城共同抗疫,万众一心守望相助。全体教师确保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目标,它的普及和应用,将构建学校教育与在线教育深度融合的新生态,落实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宋灵青 田罗乐 “互联网”时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理路[J].中国电化教育,2017,(1):78-82。 [2]徐希希 微课的概念、特点及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20,(2):20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8218f5f5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