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上庸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张晓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文言知识,体会错落有致,整散相宜的句式特点。 2、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山水之趣与与民同乐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学会寻找关键词,依据文章内容扩展,丰富关键词,以线穿珠,提纲挈领理解文章。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中作者旷达的情怀和美好的理想,正确对待挫折,胸怀天下。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理解“醉翁之意”和“太守之乐”。 教学方法: 1 、朗读感悟。 2 、自主探究。 3、合作学习。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记住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 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 2.翻译句子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二、学生听多媒体范读——自读——齐读 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问题导学: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 2、找出文中含有“乐”字的句子,看看作者写了哪几种乐? 3、怎样理解这几种乐? (二)互动探究 自主独立完成,有疑难问题可依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三)交流展示: 学生口头展示 四、精读课文,理解主旨 (一)、问题导学: 1、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 1 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2.请以“我看欧阳修”为题,说一段话,结合课文内容评价欧阳修。 (二)互动探究 自主独立完成,有疑难问题可依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三)交流展示: 学生口头展示与书面展示相结合。 五、教师总结。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六、达标检测见课件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点山水之乐 ↗ ↓ 醉归之乐→ 与民同乐 ← ↖ ↑ 游玩之乐 2 山水之乐 ↙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d646119a26925c52dc5bf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