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模块:学习的基本理论

副标题: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模块:学习的基本理论

时间:2024-02-01 18:42: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资格证# 导语】考生想要一举拿下教师资格考试,光看书还是不够的,©文档大全网诚意整理了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模块,希望大家喜欢!

一、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了解]:(一)学习的概念

广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种类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掌握]: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1、巴甫洛犬的经典实验

首先向狗呈现铃声刺激,铃响半分钟后再给予食物,于是可观察并记录到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当铃声与食物反复配对呈现多次以后,仅呈现铃声而不出现食物时,狗也会做出唾液分泌反应。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规律一、获得与消退

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消退: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欠。

规律二、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刺激泛化。 借助于刺激泛化,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境,从而扩大学习范围。

分化:所谓的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

规律三、恐惧性条件作用

以引起个体恐惧的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来建立条件反应,结果发现也能控制个体的行为。

规律四、高级条件作用

当条件作用形成以后,条件刺激可以像无条件刺激一样诱发出有机体的反应。

(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试误说)

1、 桑代克的经典实验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理学的奠基人。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2、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1.准备律

2.练习律

3.效果律

(1)、准备律

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准备状态。

(2)、练习律

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

(3)、效果律

桑代克认为,当前的行为结果对未来行为起着关键作用,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学习是通过行为结果受到奖励而进行的。

(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斯金纳的经典实验

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跟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跟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过程。

2、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强化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正强化又称为积极强化,负强化又称为消极强化。

(2)、逃避条件作用

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

(2)、回避条件作用

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3).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曰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4)、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为惩罚。

表3-1

1)正强化:呈现一个好刺激。(奖励)

2)负强化:消除一个坏刺激。(减刑)

3)正惩罚:呈现一个坏刺激。(打*、抄十遍)

4)负惩罚:消除一个好刺激。(减少看电视、玩耍时间)

强化是为了增加情境发生的概率;惩罚是为了减少(避免)情境发生的概率

3、 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班杜拉的经典实验

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行为结果,儿童就能进行一定的学习

2、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生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

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三、认知学习理论[熟悉]: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受习惯所支配。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1.苛勒的经典实验

2、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①动机原则: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和互惠内驱力。

②结构原则:动作、图像、符号

③程序原则:难易程度

④强化原则: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意义学习

(1)意义学习的实质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主观条件:

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2、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的倾向性。

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2、接受学习

(1)接受学习的实质

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在接受学习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大多是现成的、已有定论的、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一些抽象的概念、命题、规则等,这些内容通过教科书或老师的讲述,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者接受这些已有的知识,掌握它的意义。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他把学习过程分成八个阶段

1、动机阶段 2、领会阶段

3、获得阶段 4、保持阶段

5、回忆阶段 6、概括阶段

7、操作阶段 8、反馈阶段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熟悉]:(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必须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要改变其信念和知觉。

1、学习即理解

2、学习即潜能的发挥

3、学习即“形成”

4、学习是对学习者有价值的学习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了解]: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苛勒、布鲁纳、奥苏伯尔)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70年代,布鲁纳将维果斯基的思想介绍到美国,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极大地推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二)学习观

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白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被其他人代替。

(三)学生观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模块:学习的基本理论.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hO8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