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训练# 导语】《道德经》是中国历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道德经》注音版第二十六章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以万乘之主,而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注音版】
重(zhòng)为(wéi)轻(qīng)根(gēn),静(jìng)为(wéi)躁(zào)君(jūn),
是(shì)以(yǐ)君(jūn)子(zǐ)终(zhōng)日(rì)行(xíng)不(bù)离(lí)辎(zī)重(zhòng);虽(suī)有(yǒu)荣(róng)观(guān),燕(yàn)处(chǔ)超(chāo)然(rán)。
奈(nài)何(hé)以(yǐ)万(wàn)乘(shèng)之(zhī)主(zhǔ),
而(ér)身(shēn)轻(qīng)天(tiān)下(xià)?
轻(qīng)则(zé)失(shī)臣(chén),躁(zào)则(zé)失(shī)君(jūn)。
【译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稳重可以主宰轻浮,因为它是根。宁静可以主宰急躁,因为它是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所以圣人的行为都是以重为本。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虽然有那么多华丽的物质享受,却能泰然处事,不受它的影响,顺其自然。
“奈何以万乘之主,而身轻天下?”
一个一国之君怎么可能以轻浮急躁的态度去治理国家呢?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轻浮就要失去了根本,急躁就要失去了控制。
扩展阅读:《道德经》内容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扩展阅读:《道德经》名言赏析
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再大的树木,也是从一颗小树苗开始长起来的;再高的塔台,也是用泥土一点点堆积起来的。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不断努力,哪怕每次只做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若能坚持不懈的做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二,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想做一件难度很大的事,要从这件事最容易的地方下手;要想做成一件大事,先要从最细小的地方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无论工作还是学习中,都应该从细节入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三,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想高人一等,脚跟离地,用脚尖站立的人,是站立不稳的;想迈开步子再大一点,把胯部打开的人,是无法走路的。人生可以有梦想,但是不能超越现实,好高骛远,否则贻害终身,寸步难行。
四,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轻浮,是不懂得自重是根本;浮躁,是不懂得安定才是王道。所以君子每日的行为,都展现稳重、安定的样子,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急躁不安。
五,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处理困难的事情必然从容易处下手,处理大事也必须从细微处开始。所以,圣人从不好高骛远,而是大处着眼,小处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从而成就了大业。
六,见小曰明,守柔曰强。——《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能够从事情的细微之处发现真理,才是明智的表现;能够坚守柔弱的信念,才能以柔克刚,成为真正的强者。
七,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道”永远没有名字可以形容,简单质朴,虽然小而不见,但是天下万物没有能让它屈服的。人生真正的快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难求,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守住简单、质朴,就会找回人生真正的快乐。
八,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根之人闻道后,恍然大悟,马上身体力行,付诸实践;中根人闻道后,半信半疑,似懂非懂,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毫无所得;下根人闻道后,难以置信,置若罔闻,甚至大加嘲笑。如果让下根之人听了以后不觉得可笑的话,那就不是什么真正的道了。
九,不自见,故明。——《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不自以为是,坚持己见,能听取别人的建议,就能正确客观的看清问题,这样才是明智。相反,愚蠢的人刚愎自用,受到别人一点点批评就会大发脾气,即使别人是对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也会反驳而不听取。
十,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真正体悟大道的人,知道无法用语言来准确描述大道的本质,所以就不说;能用语言描述出大道来的人,说明他还没有真正的体悟大道。放在生活中就可以这样解释:有智慧的人,一般不会轻易发言;随意发言的人,肯定没有智慧。
正在阅读:
《道德经》注音版第二十六章原文及译文03-17
小学四年级校园广播稿范文-小学二年级校园广播稿范文10-05
2022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总结5篇10-10
2019年新疆兵团勘察设计工程师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10月14日-18日03-27
给战友的蛇年拜年贺词02-26
庆祝七一建党节活动策划书06-22
福建南平2020年10月自考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11月18日上午9:00)10-18
关于感恩父母主题的作文题目_小学生关于感恩父母作文题目12-09
野菊花作文800字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