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观课心得 2017至2018第一学期 六年级(1)班 教师:杨斌 本周一,我校数学组开展公开课听课活动。本校的两位老教师通过精心准备,为所有新来的老师展示了两节精彩丰呈的课堂:《倍的认识》、《乘法的初步认识》。因为我认为倍的认识较为抽象,所以对戴顺华老师的《倍的认识》更有感触。下面我来谈谈听完课的一些感想。 《倍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 “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戴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的伊始,戴老师根据学生已知兔子的特点,出示了兔子爱吃的胡萝卜和红萝卜,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找找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教学白板,轻轻地点一点,圈一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全程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给予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操作是学生动手,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 本节课戴老师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去积极地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比较去主动探索,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自主活动的空间。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述,使学生对“倍”的概念以及“谁是谁的几倍”有了深入的理解。 三、层次练习,注重延伸拓展 在学生对倍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后,戴老师带来了形式多样,具有梯度性的练习。包括摆一摆、填一填、选一选等,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节课里,戴老师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认识了倍的意义,并通过拓展延伸,巩固了倍的认识,在设计上突出内容的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给学生提供了思维拓展的空间。 本节课我认为值得共同商榷的问题在于:戴老师在整节课中强调用三句话来表述:找准标准量,和标准量相比,有这样的几个标准量。看起来简单易懂。可能这一点也是今后我需要突破的重难点。 戴老师的课堂清新自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完成整节课的学习。同时,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也颇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我今后学习借鉴的榜样。 2017年10月23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7ec824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