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综合活动:《可爱的“圆形宝宝”》 120203030223 英语教育12-班 朱聂莹 活动班级:小班 活动名称:《可爱的“圆形宝宝”》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圆形的特征,能按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并拼摆出简单的物象。 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圆形的特征,能按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 2.难点――用大小不同的圆形组合、拼摆出简单的物象。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套圆形卡片(大小、颜色不同,共5张)。 2.故事《小兔找太阳》的课件。 3.课件“有趣的圆形宝宝”(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圆形宝宝自我介绍,第二部分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形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以“圆形宝宝来做客”引出课题,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圆形的基本特征。 2.操作多媒体课件,圆形宝宝出场。圆形宝宝:“小朋友你们好,你们看看我是谁?对,我是圆形宝宝。你们喜欢我吗?小朋友,我还有好多小伙伴呢,你们能帮我找一找吗?” 3.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周围生活中带有圆形的物体。幼儿讲述时,教师引导幼儿找出活动室里哪些物品是圆形的,自己身上的衣物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二、基本部分 1.看一看,说一说,拿一拿。 (1)看一看,说一说,区分圆形的大小、颜色。 圆形宝宝:“小朋友,我还有许多小伙伴呢,今天,我把它们也请来了,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好吗?” 教师:“圆形宝宝给大家带来的小伙伴,藏在桌子上的纸袋里,现在小朋友把它们请出来吧。”在玩的时候,引导幼儿发现这些圆形宝宝有些什么不同。 (2)游戏“快快拿”。 教师:“我们来做个‘快快拿’的游戏,请小朋友按照老师的要求拿出卡片。” 教师分别请幼儿拿出红色的大圆、黄色的小圆、红色的小圆、蓝色的圆、最大的圆、最小的圆等。幼儿拿出后请其点数并说出圆形的总数。 2.欣赏课件“有趣的圆形宝宝”,进一步丰富幼儿对圆形的认知。 圆形宝宝:“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告诉你们个秘密,我还会变魔术呢,下面就来看我表演吧!”画面上的圆形变成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观看完后引导幼儿讨论:圆形宝宝变成了什么,想想圆形宝宝还能变成什么。 3.游戏“拼拼摆摆”,引导幼儿用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进行组合、拼摆,并说出自己变出的物品叫什么。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欣赏故事《小兔种太阳》,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圆形特征及色彩的认知。 圆形宝宝:“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大家欣赏。” 提问:小兔为什么把气球、红萝卜和灯笼当成了太阳? 四、活动延伸 制作“有趣的圆形宝宝”粘贴画。引导幼儿把拼摆好的画面做成粘贴画,并进行添画。 附:故事 小兔找太阳 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听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便要去找太阳。 他来到屋子里,指着两盏红红的、圆圆的灯笼问妈妈:“妈妈,这是太阳吗?”妈妈说:“不,这是两盏红灯笼,太阳在屋外呢!” 小兔子来到菜园里,看见三个红红的、圆圆的萝卜问:“妈妈,这是太阳吗?”妈妈说:“不,这是三个红萝卜,太阳在天上呢!” 小兔子抬起头,看见天上飘着红红的、圆圆的大气球,问:“妈妈,这是太阳吗?”妈妈说:“不,这是红气球„„” “真急人,太阳到底在哪儿呀?” 妈妈说:“瞧,太阳只有一个,还会发光呢!”小兔子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仰起了头,大声叫:“妈妈,我找到了,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幼儿认识图形是从最基本的平面图形中的圆形开始的。小班的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对圆形的初步认知经验,圆形的物体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这种认知带有随意性、表面性和不完整性。本活动意在让幼儿通过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系列感知操作,初步建立图形与物体之间的认知联系,形成对圆形更准确的知觉,促进其空间概念的形成。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借助“圆形宝宝”这一生动可爱的动画形象,引导幼儿开展多种游戏化的探究活动,同时自然融入对圆形大小、颜色的区分及数量的认知,促使幼儿在自身现有水平上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3ea3aa336c1eb91b375d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