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说课稿

时间:2022-10-16 22:12: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登幽州台歌说课稿



《登幽州台歌》讲课稿

各位敬爱的评委: 大家好!



今日我讲课的题目是《登幽州台歌》



, 下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我的教课方案:

一、



说教材:

《登幽州台歌》 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第 20 课第一首唐诗。学习它关于启示着人们的思想,对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学习鉴赏登高感怀类的诗歌拥有侧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固然有从前对古诗词的累积,但认知能力有限,还不具备诗歌鉴赏能力,所以在教课中要注意点滴指引慢慢培育。



三、说教课目的:



课标要求朗读古代诗词侧重累积,感悟和运用,提高赏识品尝和审美情味,从中获取对人生的有利启示。加之教材特色及学生的实质我把本课的教课目的定为:



一、知识与能力:查阅资料,认识作者及背景,频频朗读,感觉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理解诗歌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品析词句领会诗歌的境界,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诗人独到的感情,建立健康的人生观。



课标指出,对作品中动人的情境和形象那说出自己的体验,所以我把本课的要点确立为熟读成诵,感觉诗歌中的境界。



而本诗中所表达的绝代孤单学生理解起来有必定的难度,所以我把本课的难点定位为理解诗人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要侧重朗读,踊跃倡议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侧重他们自己理解感悟和提高。而教师则充任一个组织者、指引者的角色。基此,我把本课的 教法定为:

一念书指导法 二点拨怀疑法

学法定为:

一朗诵法 二练习法 三合作研究法

五、说教课过程:



为了贯彻 315 教课思想,达成教课目的,落实要点打破难点,我将采纳精讲多练,讲练联合的七步教课法睁开教课:



1、导



学生朗诵多媒体展现的名家名句,快速处于一种比较熟习却又略有陌生的感情体验中,

1 / 3


登幽州台歌说课稿





对接下来的教课内容产生激烈的期望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鹿柴》羌笛何必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诗写得好会被人追捧,写诗是一件很时髦的事,不单文人墨客写诗,就连出家的和尚都写诗。七岁的骆宾王写了“鹅、鹅、鹅、 ”一夜成名。既有七岁就写出咏鹅的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也有八十五岁写出《回乡偶书》的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小孩相见不认识,笑问客从哪处来。)既有皇帝甚至女皇帝写的《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繁,憔倅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也有村夫张打油的打油诗: (江上一抽象,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2、明



明确要点、难点。这样使学生目注明确,有的放矢,以加强教课实效性。



3、读



1)、学生相互增补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不单检查了学生课前预习的状况,同时知人论世为以放学习做铺垫。



2)、多种形式朗诵



此环节采纳学生读,互评达到正确、流畅有感情。



设置此环节,不单训练了朗诵评析能力, 并且使学生在频频朗读中感觉古典文学的神韵,以读促理解,进而达成本课的教课要点。



3)、读懂



学生自读,小组合作教师适合点拨疏导文意。这样充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理解和感悟的同时又培育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怀疑精神。



4、赏





教师在教课过程中, 重要的引领学生学会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 不单达成本节课的要点,打破难点,并且使学生拥有此后以致终生学习此类作品的基本技术。为此,我提早采纳了同 学们设计的以下几个问题

1)、 从朗诵中大家读出一种如何的感情?(意在引领学生整体掌握诗人感情)



2)、 诗人直接抒怀的句子是哪句?在此从前在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意在引领学生

从要点词“不见”“念”;主要意象时间上的“先人” 、“来者”,空间上的“天” 、“地”;写法对照、衬托下手赏析诗歌)



3)、这是如何的思想感情?终究是什么致使诗人产生这类绝代的孤单感呢?你如何看这类思想感情?(意在引领学生联系背景赏析诗歌)





(第一道问 题依靠前方朗诵比较简单感悟获取感情是孤单,可是最难领会到的是诗中那

种绝代的孤单,这就一定从诗文的词句下手,思虑 第二个问题 诗歌的前三句用粗笔勾画 , 如是写“先人”、“来者”,写“天地”光阴,仿佛没有写景而其实是景被虚化了,我们可

以联想到古今沧桑易变的人事和一个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而在这无垠的时空诗句中嵌入 两个感官动词 :“不见”和“念”字,就突出了一个视极四野,思及古今的孤单的考虑者的形

象。他“念”而没法获取解答,愁怀没法获取调解,自然就悲怆,转变出最后的结句 “独怆但是涕下”。联合前方的三句诗,诗人陈子昂应当是思虑到的了人类一个宿命的问题:即宇宙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a19bb0cac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