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学反思 南宁四中 王小倩 《诫子书》是新版七年级教材的第四单元最后一篇文章,也是本学期第三篇文言文。而本单元是在第三单元的基础上继续训练学生以默读的方式来阅读和思考文章内容。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词约义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洋溢着殷殷期盼之情。课下注释较多,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是很困难,倒是对文章中的内涵层次以及写作思路难以理解。基于以上的情况,我以“读”贯穿课堂的各个环节,有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男女生逐句交替读、配乐齐读、名句诵读等多种方式,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做到熟读成诵,然后通过默读、品读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情感和文章的内涵层次关系。在此基础上,穿插历史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升华文章中的父子情,并且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学会反思,进而走出文本,学会尊重和珍惜父母对自己的教导,从而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让学生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收到父亲的来信后,要读懂这封词约义丰的家书为切入点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以“明家书——悟家书——家书情”这个思路来进行教学。整个课堂都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和收获是本节课的立足点。在新课导入和“明家书”、 “悟家书”环节,学生参与度还比较高,尤其是“明家书”环节,翻译疑难字词是依据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实际情况,教师进行及时板书,并请学生互帮互助,教师点拨的方式完成。“悟家书”环节,学生在默读批注以后,能大胆发言,从中读出文章警句中蕴含的哲理,能有所收获,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板书,并点拨学生理解文章几个内涵层次的关系以及其中蕴含的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拳拳爱子之心,从而较好的落实了教学的重难点。 但本节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运用得不够成功。教师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给学生默读思考的时间不够,因而讨论交流的效果仍不够理想。 2.课堂教学的节奏稍快。由于课堂设计的容量还是偏大了些,所以整个课堂的节奏显得有些仓促,尤其是结尾部分没能来得及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展示写作的内容,也没有来得及检查名句诵读,匆忙总结下课,这是一大遗憾。如果设计的教学内容能适当减少一些,比如把写作环节留作课后作业,这样有足够的时间来给学生诵读和品读文本,教师也能够更深入更细致的点拨和指导,相信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3.课堂的情绪渲染得不够。在“家书情”环节,教师应该利用短片和历史小故事的讲解来渲染感人的气氛,以便让学生有所触动,有感而发进行写作作铺垫,但是由于时间仓促,教师原来酝酿好的教学语言没有得到很好地呈现,因此这个环节的效果也打了折扣。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上完之后都会有很多的遗憾。我想,作为年轻教师,这些一次又一次的遗憾将是促进我们进行深刻反思的源泉,更是我们努力前行,努力提升的垫脚石。对于新教材,我们更应该持有新的眼光来审慎和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d8df9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