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访谈语篇

时间:2022-04-11 12:26: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访谈语篇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访谈语篇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社会想象的学科。旨在揭示使用中的语言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在:语言在社会中使用,会的各种因素会对语言产生影响,而语言也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因而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可以发现语言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LWlm的特点,又可以通过社会环境影响下的语言观察到社会的某些特点和变化。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分为宏观和微观研究两种。社会语言学家在研究宏观社会结构的同时,还研究微观的社会行动面,即对话语和语篇的分析。比利时的语言学家维索尔伦提出的"语言顺应论";对语言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正如Verschueren1987:41所讲,"在我们回答语言在什么方面以及如何促使人类的生存这些基本的语用问题时,顺应是最核心的概念。";顺应论分为言语、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其中的顺应社会规约正是本文要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的切入点。本文选择从顺应论中的顺应社会规约的人际顺应角度对访谈语篇进行社会语言学的微观分析。因为媒体访谈类的语料题材新颖、可操作性强、媒体访谈中的说话人之间的对话能很好地折射出个人的语言特征、说话人之间的语言差异、语言的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差异和变化的社会因素,体现出看似微妙而复杂的社会现象,有探讨的价值。通过对该类语篇的分析揭示如何灵活运用语用策略,并将其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如何运用权势关系和社交地位进行言谈内容和方式的选择等。

在访谈中,提问者和回答者所惯用的句式是一问一答,即疑问句和陈述句的形式,但在该语篇中可以看到,提问者并没有只使用疑问句一种句式提问,而是常常用陈述句的句式进行提问。如:1.

胡锡进给大家介绍。第二个例子中,胡锡进的回答"";可以推断出,主持人应该是以疑问句的句式提出问题,而主持人的提问确是以陈述句的句式出现的。为什么主持人不说"从内容上,是不是可能和英文版的《环球时报》有一点点区别?";而是直接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达出在内容上不仅和英文版的《环球时报》有区别,而且还有更多的生活方面的咨询?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主持人是在传递一个信息,即他对《环球时报》有一定的了LWlm解,他不仅仅是一个采访者,还是一个《环球时报》的读者,他不是为了采访而采访,而是在对《环球时报》有一定了解之后才进行采访的,这是对胡锡进主编的尊重,同时也摆正了自己的立场并获得主编的认同,这个时候主持人的权势从较低的位置转变为与主编平等的地位。从社交关系的角度来说,这有利于维护说话双方之间的人际关系,不仅维护了媒体自身的正面面子与形象,同时主编也通过被提问的方式获得了尊重。

正如前文所述,媒体访谈是一个特殊的语言交际场合,当中的说话人的一言一行都能反映出他所代表的主体的权势和地位。一旦出现言语上的失误或错误,很可能就会产生负面的交际效应,如不礼貌、丢面子等,进而疏远人际关系。而从该访谈语篇来看,主持人在采访过程中对语言技巧的运用恰到好处,通过恰当的语言灵活地转换自身的权势地位,时而拉近与主编的距离,时而又使用尊称拉远与主编的距离,把自身放在一个权势较低的位置。如:3 3)中,主持人在前半句话陈述他对报纸的了解以及自己对某问题的理解,后半段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表现出自身对该报纸的了解,这个时候很自然地拉近了与主编的距离;例4)中,主持人又通过尊称"";"荣幸";等词拉远与主编的距离,表达自己与媒体的尊敬之情以及对此次访谈积极而热情的态度。从社交的角度来说对亲疏关系的顺应有利于传递加强"提供";"邀请";之类的用意,展露说话人的热情、积极态度等,从而拉近双方的心里距离。

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使用礼貌用语以增强实施和谐言语行为的礼貌程度,这实质上就是语言与礼貌原则及其次则(Leech 1983)之间的一种顺应。该原则要求:尽量减少不礼貌


的表达,尽量增加礼貌的表达。也就是说,礼貌原则以听话人为受益中心,为了维护或增进社交关系,说话人总会利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将利益中心指向说话人,从而提升该言语行为或话语的礼貌程度。这体现了人际关系制约下语言选择与其礼貌程度之间的相互顺应性,该媒体访谈过程中主持人的话语可以说是顺应了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和赞扬准则,如上例4这类的尊敬称谓以及答谢用语表达礼貌之意的典型常用语。在访谈过程中,不论是主持人还是被采访人都应当懂得顺应礼貌原则,因为媒体访谈是一个特殊的语言环境,它具有公众宣传效应。可以说,不管主持人代表的是个人、媒体还是观众,不管胡锡进代表的是《环球时报》还是个人,媒体访谈中的说话人都应当顺利礼貌原则,以达到人际交往的和谐目的。

综上所述,从整个语篇中,可以看出,主持人的语言形式和策略变化较多,因为主持人的身份特殊,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还有媒体、观众乃至中国人的身份。主持人代表的是个人和媒体的时候,随着话题的进行和展开,他的角色也在不断转换。他在代表媒体的时候"荣幸";"谢谢";;在代表个人和群众的时候说"这些中国编辑写的时候,肯定会不觉得这是一条新闻,抢着付账或者发生冲突处理的方式LWlm,但是会被他们看在眼里";,他通过概括之前胡锡进说过话的方式,表明自己学习者的立场和态度;当主持人代表观众说话的时候,他的语言形式又发生了变化。如:5

冉永平(2008)说,维持并提升交际双方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缓和人际冲突等,是人类交际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用策略的过程,在选择语用策略的过程中,要遵循高度灵活的原则,要做到语言与说话人权势地位的相符合,与交际场合的相符合。确运用语言转变自身的权势地位对媒体访谈中的主持人有着较高的要求,有经验的主持人必须具备该语用技巧才能使访谈顺利地进行。因此,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该类语篇对媒体人乃至社会人来说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Blakemore,D.1987.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 Oxford:Basil Blackwell. 2Leech,G.N.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New York:Longman Group Limited.

3Verschueren,J.2000.Understanding Pragma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London:Edward Arnold.

4】郭卫平.论新闻含糊语篇的交际博弈.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3bc63331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