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对话式活动教学

时间:2022-12-31 07:29: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实施对话式活动教学

概要: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不可二次、第三次,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从踏上讲台开始,我不敢忘记我是一个“引导者”。解读文本的时候,我必须要有多种的解读,更好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希望我们有更多的碰撞。

教学是一种思想上的碰撞。我特别注重课前的导入这一环节,因此我设计了简笔画的形式。孩子们天性好“动”。这是一年级的课堂,适当的课堂活动就是适应了他们的特点而设计的。儿童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和想象的,我利用了课文中的这些角色:荷叶、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身上的共同点,确定用圆来绘画出他们的模样。也恰好符合荷叶圆圆这一课题的导入。光是简笔画图还不足以最大地调动课堂气氛,只画三个大小不一的圆,借此机会在导入中让他们一起参与进来猜。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了,纷纷猜测我下一步会干什么。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允许有“旁观者”。因而导入的作用可想而知。

“从做中学”符合新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从课堂中获得知识与生活的经验、生活的活动等连接起来。学生能从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学习,这是我从中汲取到的精华。因此在本课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并在体验中达到教学目标:了解“停机坪、摇篮、透明”等词语的意思,知道“躺、展开”等词语的意思。在请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对他提出要求,边读边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动作。结合文中的四个角色,设计一个环节:你最喜欢的角色,并说明理由。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做出大致的判断,再通过朗读课文,更理所当然地能说出自己内心丰富的感受。

一、从“对话”中实现文本的解读

如弗莱雷所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上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缺乏了对话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得不到回应是痛苦的,没有发言权也是痛苦的,还意味着学生没有独立的思考空间。这样独白式的传统教育已然受到了控诉。一年级的课堂不该是乏味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相当有吸引力的,体态语言、肢体语言加之在一起,这群天性好动的小家伙才可能乖乖被你吸引。与其说这篇课文是我在教,倒不如说是孩子们天真有趣的想法让我得到了享受。夏天缺不了绿色,圆圆的、绿绿的荷叶一下子就映入了眼帘,整个夏天的气息都弥漫到课堂里了。稚嫩的读书声不自觉地让大家加入到了这个设定的氛围。自然给他们创设了进入课文的角色氛围。很自然引出了对话式的提问:荷叶请来了那些好朋友呢?很多学生会不由自主想要回答,因为他们读完课文,能从文中找到答案。我邀请了站起来回答的孩子再接着回答一个问题:荷叶姐姐的好


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呢?通过这些对话的方式,更好的积累学生发展的客观事实,在一种协商交流的气氛中更好地分析学生发展的潜力与可能路径,并提升学生对于路径的反思与接收程度,使学生在三、评价过程中不断“增值”。

对话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活动。学生渴望知识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教师同样也是有需求的。学生是一个生命个体,“对话”式教育所要做的就是唤醒生命。卡尔.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在尊重作者文本的同时,希望学生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因而,在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中,力求和每一个孩子进行对话,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以及求知欲望。学生们都有权利发表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接下来的提问围绕“你喜欢哪位好朋友?(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让平等对话、畅所欲言,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教师的个人魅力在此刻也会得到发挥。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四: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优质的课程应该是开放式的,有活力的,而后让人充满了动力的。发展性的课堂教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动起来的课堂,需要教师的指引,需要学生的参与,课堂不允许有缺席者的存在。

二、留白

“留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被广泛用于研究中国绘画、陶瓷、诗词等领域中。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在文学作品、绘画和话剧上都有留白。通俗点理解就是给人留下形象的空间吧。《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课堂上需要留白的时间,教师也不要竭力把所有想说的都倒出来。文本所传达出来的美感,不同程度的人得到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相信学生的个人理解一定会有很精彩的部分。我愿意为他们创设一个开放而轻松的环境,让他们畅所欲言。他们可以以小组合作、自我朗读、甚至在解说自己的感悟时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等形式,不受约束,翱翔在文本中。在设计教案的时候,第二课时有一个环节希望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朗读课文,此时让学生自我朗读就是教师无声的语言,或者演出。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时间,也就拥有了思考的空间。

课堂上教师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时候,学生既是在进行着表演又是在欣赏着演出。这样的状态才是真正的意义。教师和学生此刻都在享受着。

三、遗憾的艺术,自我反思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诲漫记》中有一篇随笔《教学……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让我感触很深。尤其是上完了这节公开课后,尽管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的构思,但回想起来,可能无论上多少次都会有不满意的地方。我作为一名新老师,初登讲台,满脑子都想着如何把自己的知识转化给学生,不知不觉会越说越多。本篇课文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小水珠把荷叶当做摇篮,小蜻蜓把荷叶当成停机坪,小青蛙把荷叶当成歌台,小鱼儿把荷叶当成凉伞的原因。我设计的是让他们自己在书本找到,我把他们的关系粘贴在黑板。这一个环节我如果先打乱顺序,让他们自己找,这样不仅会达到目标,还顺理成章让他们从中说出为什么。这个失误让我想起了灌输这个词,真的有点悔恨。明明他们可以做到的,我就应该适当放手。导致了接下来的流程都按着我自己的教案和课件走,被教案绑架了。我时刻提醒自己,“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不可二次、第三次,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 从踏上讲台开始,我不敢忘记我是一个“引导者”。解读文本的时候,我必须要有多种的解读,更好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希望我们有更多的碰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1]卡尔.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德国文化丛书,1991. [3]约翰·洛克,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ec7e9f9f3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