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书声琅琅”与“静思默想”

时间:2022-12-31 11:08: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再谈“书声琅琅”与“静思默想”

作者:陈兴隆

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4年第21



陈兴隆

(安徽省含山县林头中心学校)

要:阅读总离不开“读”,少不了“书声琅琅”的朗读,也少不了“静思默想”的默读,更少不了只有“目治”的扫视和浏览。阅读教学只有通过朗读、默读等多种渠道的拓展,才能达到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改革的目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有效组织学生进行“书声琅琅”和“静思默想”的阅读实践,逐步练就“自能读书不待先生讲”的本领,才能实现小语教学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阅读教学;书声琅琅;静思默想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声默诵,也是读,乃至口腔喉舌绝不运动,只有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可见阅读离不开读,少不了“书声琅琅”的朗读,也少不了“静思默想”的默读,更少不了只有“目治”的扫视和浏览。阅读教学只有通过朗读、默读等多种渠道的拓展,才能达到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读要“书声琅琅”

要高举放声朗读的“大旗”,以朗读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我们的古人一贯重视朗读,有诗为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作诗也会吟。”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小学语文前辈专家的大声疾呼下,在小学语文名师名家课堂的示范辐射下,我们小学语文老师逐渐明白了语文课堂要重视“读”,并且要放声读,读得“书声琅琅”,也知道了要读到三个层次:(1)读通。“不读熟课文不开讲”已成为小语界的一句流行语。读通就是要读得正确,不添字、不错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2)读懂,就是要理解性的读,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中词、句、段的意思,理清课文段落、层次。(3)读好,就是要有感情地读,分角色、表演等形式的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鉴赏能力。指导学生读出词语的重音或轻音,读出句子的快慢,读出语气的变化。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时,读得抑扬顿挫,有滋味,有声有色,甚至泪流满面。让人仿佛真切地感觉到,学生的读真正“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出来”了,“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二、阅要“静思默想”

无声的默读是阅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不能没有静思默想。阅读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现在我的“公开课”“大赛课”与“示范课”普遍重视了“书声琅琅”而冷淡了“静思默想”,究其原因,是把阅读教学的“阅”和“读”割裂开来了,只重视读的声音、读的形式、读的技巧,重视了“读”而忽视了“阅”。说穿了,就是只注意学生的嘴巴,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内心。把“读”捡起来了,而“阅”几乎丢掉了。所谓“阅”,即用眼睛看、用心想,也就是理解、揣摩、思考的过程。“阅”是“读”的前提,只有在理解、揣摩的前提下,才会有真正的“读”。我认为,“读”并不仅仅表现为抑扬顿挫的声音,书声琅琅的气氛,也表现为平心静气的默念和宁静致远的默想。因此,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考虑在自己的课堂为学生空出一块“留白”: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静静默读的时间,有属于自己的静思默想的空间,为学生营造一个静静学习的氛围。因此,“静思默想”不可或缺,不能偏废,不应该在我们阅读教学中被扔掉,而应该把它捧起来,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三、阅读教学如何把握时机,有效进行“书声琅琅”的“读”和“静思默想”的“阅”

关于“读”有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无论是“读”的形式与方法,还是读的时机的把握,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也许“书声琅琅”与“静思默想”只是阅读教学的两种方法而已。除此两种方法以外,在知识高度增长、信息高度密集的当代信息时代下,是否还有新的方法值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践,进行大胆使用,如扫视、浏览告示速读方法,也许就是将来必须掌握的阅读方法。因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不可有大量的时间沉浸在“读”的书声琅琅与“阅”的静思默想之中。关于什么样的文章该放声朗诵,什么样文章该静静地默读;什么样的文章可以浏览略读;什么样的文章可以细细地品读……都需要专家的指导或在《课程标准》《教师用书》中标明。但是,不管怎样读,不管用什么方式读,都必须以“阅”为前提,在“阅”的基础上进行。既可以放声读,又可以无声读;既可以浏览略读,又可以细细品读,真正用心去读,读出想象,读出思考,读出疑问,读出理解,读出精神,读出真情……至于什么样的时机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则要根据每次阅读的目的而进行选择:一般理解字词意思与给课文画段落,需要动脑,采用默读的形式;检查学习预习效果和朗读水平则用朗读;教师需要激发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当时候教师要抓住时机示范朗读;帮助学生分清内容层次用领读;要以多带少,烘托气氛时则用齐声朗读(但齐读一定要少用);文中的人物较多,对话容易混淆的则用分角色朗读。此外,切忌“君子动口不动手”,圈圈画画,批批注注一定不能少。

阅读总离不开“读”。“读”的书声琅琅也好,“阅”的静思默想也罢,贵在教师指导,教会正确的方法,并“经常的历练”,使其举一反三,逐步练就“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本领,这才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阎宗学.要书声琅琅 更要静思默想:对“诵读”的冷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405.

编辑 鲁翠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e64b7661d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