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原文】 子曰:“论笃是与(1),君子者乎?色庄(2)者乎?” (《论语·先进第十一》) 【注释】 (1)论笃是与:论,言论。笃,忠厚诚实。是,句中助词,使宾语提前。与,音“羽”,赞许。“论笃是与”是“与论笃”的倒装,指赞许他人言论的忠厚诚实。 (2)色庄:外表端庄。 【翻译】 孔子说:“赞许他人言论的忠厚诚实,这样的人,你能确定他是真正的君子吗?或者只是外表端庄的人而已呢?” 【评析】 本文提醒人们:世上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者少,我们应当慎思明辨。表现给人看的脸色表情、言行举止并不一定等于那个人真正的心思或行为。还有的是人前一个样,人后另一个样的,表面上满嘴仁义道德,背地里做尽坏事的也有。切莫被脸色表情、言语轻易欺骗了而不去核实对方真正的心思与行为。 为何今天“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多了呢?由于人心道德的败坏,自然会出现不择手段、不计后果、不信因果报应的失控行为,这样的人重名利而轻仁义,亏损道德良知换取物质享乐,说一套做一套,连脸色表情、言行举止都成了他用来欺骗他人、运用自如,达到目的的手段工具了,这样的人可能还会以此自诩,沾沾自喜。 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不少人,不能明辨善恶好坏,不能看清虚实,而容易受骗上当呢?是不是许多人还是很看重人情的,执着名利情,像蚂蚁遇见蜜糖一样,叫这样的人不要被迷惑、诱惑,不要给予对方可乘之机,谈何容易?唯有去掉执着、清醒理智判断才能做到的。 【延展】 1、当今社会虚假不实、诱拐诈骗、自欺欺人的人事物、广告信息很多,目的不外乎是为了出名、获利、骗钱、骗色,甚至外表包装精美可人,糖衣里面裹着毒药。今天的社会,方方面面已经普遍发展到这种堕落、败坏的程度。这和古人普遍真诚善良、知足常乐是不是成了强烈对比?当我们很习惯、很能适应这一套社会颓废、寡廉鲜耻、见利忘义的奸险狡诈,是不是我们的道德良知也要跟着向下滑? 想想看:那些迫于现实生活而无奈下海的,是不是面临关键的抉择呢?这个泯灭道德良知的过程是不是很可怕呢? 2、揭穿谎言,拆穿西洋镜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应该先要求自己做好,如果我们平时坚持说真话、做真事,不要随波逐流、同流合污、人云亦云,我们是不是就尽到了自觉维护道德良知的本分,也才能真正受到尊重和信赖?这样是不是才是真正的清醒理智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c16446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