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训练# 导语】《道德经》是中国历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道德经》注音版第四十七章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注音版】
不(bù)出(chū)户(hù),知(zhī)天(tiān)下(xià);
不(bù)窥(kuī)牖(yǒu),见(jiàn)天(tiān)道(dào)。
其(qí)出(chū)弥(mí)远(yuǎn),其(qí)知(zhī)弥(mí)少(shǎo)。
是(shì)以(yǐ)圣(shèng)人(rén)不(bù)行(xíng)而(ér)知(zhī),
不(bú)见(jiàn)而(ér)明(míng),不(bù)为(wéi)而(ér)成(chéng)。
【译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万事万物是有一定的法则的,法则并不在遥不可及的地方。就在人们心中。所以人们应该去私欲,顺天道。天人合一,便可不出户,知天下,就像做生意一样有兴衰时期,这就是规律。“不窥牖,见天道。”不需要你打开窗户向外看,即可知道大自然运行法则。做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唯见于空。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走出去越远,知道得越少。所以圣人可以“不出户,知天下”,不见而知来龙去脉,不为而顺势而成。
扩展阅读:《道德经》内容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1]。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2]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扩展阅读:《道德经》名言
1、见小曰明,守柔曰强。——《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能够从事情的细微之处发现真理,才是明智的表现;能够坚守柔弱的信念,才能以柔克刚,成为真正的强者。
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道”永远没有名字可以形容,简单质朴,虽然小而不见,但是天下万物没有能让它屈服的。人生真正的快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难求,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守住简单、质朴,就会找回人生真正的快乐。
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根之人闻道后,恍然大悟,马上身体力行,付诸实践;中根人闻道后,半信半疑,似懂非懂,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毫无所得;下根人闻道后,难以置信,置若罔闻,甚至大加嘲笑。如果让下根之人听了以后不觉得可笑的话,那就不是什么真正的道了。
4、不自见,故明。——《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不自以为是,坚持己见,能听取别人的建议,就能正确客观的看清问题,这样才是明智。相反,愚蠢的人刚愎自用,受到别人一点点批评就会大发脾气,即使别人是对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也会反驳而不听取。
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真正体悟大道的人,知道无法用语言来准确描述大道的本质,所以就不说;能用语言描述出大道来的人,说明他还没有真正的体悟大道。放在生活中就可以这样解释:有智慧的人,一般不会轻易发言;随意发言的人,肯定没有智慧。
正在阅读:
《道德经》注音版第四十七章原文及译文03-09
公司年会活动策划书模板范文,公司年会活动策划书模板06-03
2016年圣诞节的祝福语短信:祝远方的你圣诞节快乐05-24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音乐教案模板02-02
记者实习自我鉴定300字04-08
法制宣传活动总结范文500字:法制宣传活动总结范文11-20
学校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主持词|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主持词范本03-29
2017年兴业银行乌鲁木齐分行校园招聘启事(新疆)05-31
做蛋糕日记500字左右3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