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训练# 导语】《道德经》是中国历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道德经》注音版第七十九章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注音版】
和(hé)大(dà)怨(yuàn),必(bì)有(yǒu)馀(yú)怨(yuàn);
报(bào)怨(yuàn)以(yǐ)德(dé),
安(ān)可(kě)以(yǐ)为(wéi)善(shàn)?
是(shì)以(yǐ)圣(shèng)人(rén)执(zhí)左(zuǒ)契(qì),
而(ér)不(bù)责(zé)于(yú)人(rén)。
有(yǒu)德(dé)司(sī)契(qì),无(wú)德(dé)司(sī)彻(chè)。
天(tiān)道(dào)无(wú)亲(qīn),常(cháng)与(yǔ)善(shàn)人(rén)。
【译文】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重大的仇怨,纵使把它调解,也会有余怨留在心中。这怎么能算是妥善的方法呢?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所以圣人就象借贷人虽执有借据但只给予并不索要。有德的人也是如此。无德的人只索取并不给予。天道无私,只给有德的人。
扩展阅读: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扩展阅读:《道德经》名言
1、宠辱若惊。
【出处】《道德经》第十三章。
【解释】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要把它当成重大的事情,重视起来,敏锐地觉察其中的危险和机遇,而不得意或沮丧。
2、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解释】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才能公正豁达,能公正豁达才能天下归从,天下归从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大道,符合大道才能长治久安,终身没有危险。
3、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解释】必须让百姓的思想行为有所规范,保持纯洁朴实心态,减少私心杂欲。这就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
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
【解释】大家都认为惧怕的东西,你也不得不害怕。
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
【解释】众人都觉得自己过得充实有余,我却遗世而独立。众人自以为清醒聪明,我却昏庸迷糊;众人都以为精明,我却什么也不知道。
正在阅读:
《道德经》注音版第七十九章原文及译文02-25
最新鸡年年会口号大全09-03
吹泡泡作文300字09-04
2018春季新疆保险从业资格考试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07-20
劳动用工合同与劳务协议的区别_2016劳动用工合同协议书08-06
2018年安徽淮北中考数学答案(已公布)05-24
2021年广东省中山市新增原民办代课教师生活困难补助发放名单公示09-18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卷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