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知道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接法和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 能够动手制作铁钉电磁铁。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合作探究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电池2节、2米长的漆包线3根、10厘米的大铁钉3个、小块砂纸、小号的大头针1盒、指南针。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电流能够产生磁性”。 2. 提出假设:(出示铁钉)直接用铁钉不能吸起大头针,老师在铁钉上缠绕上线圈,通电后请同学们看看能不能吸起大头针? 3. 请学生大胆猜测,引出本课课题。 缠绕线圈的铁钉有了磁性。这种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电磁铁。 (板书课题:电磁铁) (二)制作铁钉电磁铁 提示:选用的铁钉要先做退火处理(用火烧红后自然冷却),这样铁芯能在断电后磁性即刻消失,从而避免剩磁对实验的干扰。教师演示时重点要说明线圈的缠绕应有序(一圈挨着一圈),并介绍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 1. 学生阅读课本第50页在铁钉上绕线圈部分,讨论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教师利用幻灯片提示学生制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① 把导线沿同一个方向绕在铁钉上; ② 线圈圈数越多越好,导线的两头留出10—15厘米做引出线; ③ 导线两头用套穿的方法固定,以免线圈松开; ④ 注意用砂纸把线头磨光。 2. 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在巡视时关注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答) 学生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① 不会压住线头线尾; ② 线圈缠绕松; ③ 导线留得少。 教师解决办法: ① 导线缠绕在大拇指2圈,然后撤出大拇指,穿线压住线头线尾; ② 线圈缠绕时,右手上带着劲,左手按住; ③ 导线留出足够的长度。 3. 测试铁钉电磁铁。 提出问题:电磁铁做好了没有?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 提示学生: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学生动手操作,重复做三次,看看是不是都是同样的现象。教师巡视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描述,指导正确的实验方法。 测试制作的电磁铁,学生发现通电时电磁铁有磁性能吸起大头针,断电后磁性消失的有趣现象。联系上节课“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磁性对指南针的影响”学生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个活动中铁芯是关键,如果有剩磁,可以向学生解释电磁铁的铁芯都是软铁,断电后磁性完全消失。铁钉不是很软的铁,可以通过敲击铁钉使其磁性消失,以继续下一次实验操作。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学生制作的电磁铁能像磁铁一样有磁性能吸起大头针,自然也会想到电磁铁是否也如磁铁一般有南北极,如何证实电磁铁是否有南北极?怎么知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adcf8212d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