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24 13:02: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设计

作者:王红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4

要:目前,《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部分高校已被列为通识必修课程。但是很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高。课程本身也存在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教学的现状。因此,构建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化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内涵的实践体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深化。因此,教学改革中,实践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实践教学将学习内容情景化,创设情境,实现学生个人与团队之间观点、经验的交流、交互进而提升个人的理解。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原则,提高了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和体悟力,并进而产生依赖和传承情感。人文素质教研室在《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中,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运用多种手段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优化教学手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下面,我仅以古典文学课堂实践教学设计为例,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古典文学隶属学校公共必修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本单元所需课时6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4课时(包括古典诗歌2课时,古典小说2课时),实践课时为2时。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学生在中学阶段对中国文学内容学习得比较多,所以如果教师再以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心理。因此,加入实践教学设计,为理论知识提供情境支撑,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就显得很重要了。本篇主要讨论其中2课时的实践教学设计环节。 二、教学策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达成教学目标,理论教学依托职教云教学平台,充分运用视频,动画等信息化手段,并让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内容有整体把握,为实践课堂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理论知识储备。在理论讲解过程,针对之后的实践设计中可能出现的活动,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观摩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小组意见和想法,以供实践课堂展示。理论知识讲解后,给学生布置实践课题的任务。可选实践形式如下:1.选取中国诗词一首或散文一篇(古典或现代均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表演。(可参考教师在理论讲解时播放的视频《经典咏流传》中的片段)2.在中国古典小说中,选取一个事件或一个场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剧目表演。3.选择你喜欢的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做阅读分享,说说阅读体会。该任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展示小组需制作小组PPT,剧场小组无需PPT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教学过程课前教师布置实践任务,并提供实践形式做参考,另提供每类实践形势的参考视频,让学生课后提前准备。准备时间为一周。学生课后准并完成实践任务,于课堂上展示。

(一)展示成果

1.朗诵类。大多数小组选取的为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朗诵,少部分小组选择的是现代文朗诵。古典诗词朗诵曲目主要有李白《将进酒》,苏轼《水调歌头?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毛泽东《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等,现代诗歌主要有苏婷《致橡树》,戴望舒《雨巷》,徐志摩《再别康桥》,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余光中《乡愁》,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臧克家《有的人》等等。现代散文朗诵有朱自清《春》《背影》《匆匆》,高尔基《海燕》等等。从小组选择的朗诵篇目看,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对中国文学有较准确的理解,在作品的选择上,大多数选择是青春、奋斗、乡愁、爱国等主题,体现出了思政教育的成果。从小组朗诵演绎的结果看,大部分小组情感把握到位,能够正确演绎出作品的主旨和情感。有的小组还将朗诵和歌唱相结合,例如《水调歌头?中秋》《满江红》等,丰富了实践形式,提高了实践效果。每个小组将所朗诵内容按内容分角色朗诵,在角色转换中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也提升了朗诵的效果。

2.阅读分享类。选择这一类的小组相对来说少,但仍有出彩的小组。例如,有个小组分享的鲁迅作品《阿长与山海经》,对作品的内容,作品的情感,作品的意义均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的情感认知,并联系自身学习和生活实际谈了阅读后受到的影响和触动。另有一个小组分享的是《金瓶梅》。这部小说在理论讲解时教师有所提及。作为曾经的禁书,如果不是真正阅读过该书,很容易被世俗的评论和看法所误导。该小组在老师的建议下真正阅读了原著,读出了民间生活的真实和黑暗,读出了底层百姓不易和艰辛,更读出了女性的无奈和悲惨。 3.剧场表演类。选择这一类的小组少之又少。但也有精品呈现,例如一个小组还原了《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场景,还有个小组再现了《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这些演绎虽然还不够成熟,但是小组在准备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典小说内容的理解,并结合现代年轻人的喜好,用或严肃或幽默的形势演绎出来,也是对中国文学的一种学习和理解。

(二)教师点评该实践课堂中,每个小组完成实践任务后,教师实时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针对朗诵类小组,教师特别为学生梳理正确的朗诵技巧,并加以示范,以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朗诵能力,真正强化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反思

1.教学成效。实践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真正走进文学作品,去体验作品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真正做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文本到情感与文学作品紧密关联,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并在其中感受到文化的感染力,为今后在生活中自觉主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供知识储备和情感熏陶。 2.不足之处。一是实践教学设计中,实践的方式仍然比较单一,没有多元化地让学生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维度中来。今后可以多增加实践形式,例如,利用职教云平台,布置语音作业,让小组提交诗歌朗诵音频;利用诗歌跟读软件,以小组为单位测试跟读成绩进行pk多鼓励小组将朗诵和歌唱结合起来,将乐器表演带入课堂,丰富课堂表现形式。二是课时安排稍显不足。将每小组展示时间限定为5分钟内,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每个小组尽显才能。三是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本次课堂实践只有教师点评,略显单一。今后可以设置学生投票环节,让学生在投票中既欣赏他人的展示,又提升自我的鉴赏能力。课堂实践教学因场地有限,资源有限,时间有限,不同于第二堂课实践教学,但仍有可以探索和挖掘的空间。这是教学改革中不可回避的环节。加強实践方式探索,提升学生文化应用能力,任重道远。 作者简介:

王红(1979-),女,汉族,湖北武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cc4a63295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