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心论点辨析

时间:2023-01-04 23:33: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心论点辨析

作者:张梦琳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4年第08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究竟是什么?教育界长期以来没有定论,广大教师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考题时往往给出几个参考答案。《教师教学用书》在整体把握中阐述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又在问题研究中阐述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最后又在练习说明中阐述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样,我们师生就疑惑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有三种选择,那么究竟该选择哪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呢?

笔者认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论点这个概念。

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看法和主张。中心论点是作者对这一问题或事件的总主张、总观点,一般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姚麟园在《中学教学全书·语文卷》中做了如此论述:论点可以是多层次的。根据论点内涵的多寡及其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的作为单一论点提出,加以证明便可;有的则需分解剖析为一总论点以及隶属其下的若干分论点,自下而上,条分缕析,达到最终确证总论点的目的。这段话中的总论点即指中心论点。那么,怎样才能判定本文的中心论点呢?

首先,要分析文章的标题。议论文标题分为论述问题型标题、中心论点型标题、论述范围型标题、论述对象型标题四种。不论哪种标题都有点明或提示中心论点的作用,使人见其题而概知其旨。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第一节,标题为编者所加。编者为什么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标题?标题是哪个句子的深化呢?本文先论证战争胜负的条件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强调人和的作用;同时,人和又由统治者是否得道所决定。所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前面议论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即文章的中心论点。编者之所以把中心论点提炼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并作为这节文字的标题,是因为这样不仅概括了本文的基本内容,揭示了本文的主旨,而且突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其次,要了解作者的思想主张。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与主旨,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核心。如果不能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那么也就无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文章的精髓。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社会动荡,各国相互攻伐,人民生活痛苦。面对现实,孟子讲求唐虞三代之德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他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一统天下。他到处游说,希望封建统治者实行王道,施行仁政。在本文中,孟子首先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的观点,并假设攻守均遭失败的战例来证明这个观点,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然后从治国以及理论方面(域民、固国、威天下)论证了人和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得人和呢?结论是统治者要得道,即施行仁政。所以,孟子的目的是在宣传儒家的仁政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此,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能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一个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这个中心论点的,是从不是主,是目不是纲。

再次,要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本文的论证思路显然是从谈战争达到谈治国的目的。战争是当时残酷的现实,孟子从现实入手,通过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两个观点的论证,突出了人和在战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然后再用一组排比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从理论上强调了人和在治国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很显然,这里的域民”“固国”“威天下已不是战争问题或军事问题了,而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政治问题。可见本文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来论述实行王道即施行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层推进,水到渠成地推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中心论点。

最后一组对比句和一个假设句强调了得道的重要意义:施行仁政的君主是一定会得人和、统一天下的;施行仁政的君主有不战之时,即使去打仗,也一定是自卫的、必胜的正义战争。

最后,要明确作者的论证意图。孟子生活于战国中期,他反对战争,极力游说统治者施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孟子是一位儒学大师,不是一位军事家。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孟子不会去研究战争,他研究的是统治者施行仁政才能得人和的问题。朱熹在《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的后面是这样注解的: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本文虽然用了大量笔墨去论述战争,但这是表象,是凭借,其真正目的是论述人和的实质,就是得道,即施行仁政。统治者只要得道,施行仁政,就能得人和。所以,孟子的意图是告诉封建统治者要得道,要通过仁政去一统天下,而不是鼓吹封建统治者凭借战争去一统天下。 孟子的社会背景、政治主张、论证思路、论证意图等方面都说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只能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由此可知,确定中心论点的方法有很多:一是分析文章的标题;二是了解作者的思想主张;三是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四是明确作者的论证意图……我们这些解惑者一定要准确地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责任编辑陈剑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b32a95f4028915f804dc2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