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心在绘画中自由飞翔——浅谈儿童画的个性化教学 作者:谢海方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4年第1期 浙江绍兴市秀水小学(312000) 谢海方 例一:学生满怀自豪地说:“老师,您看,这是我画的《热带鱼乐园》。我觉得这张画不涂颜色,只用各种线条来描绘热带鱼也很好看!” 教师:“这画的是什么啊?老师并没有让你用线条的方式画画,上课的时候一定没有听清楚要求!拿回去重画!必须涂上颜色!以后做作业的时候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学生只好失落地拿回自己的画…… 例二:学生试探着说:“老师,今天画《热带鱼乐园》我用的不是色彩画,而用以前教过的线描来表现的,我很喜欢用这种方法画画,可以吗?” 教师:“当然可以了。老师发现你的线条画很流畅、很饱满,如果画线条时多一些点、线、面的组合变化就更好了!” 学生兴高采烈地去完善自己的画作…… 这两组镜头显示出:对待同样一个问题,不同教师持有相反的态度。看学生最后完成的作业,可想而知,肯定是后者的效果会比较理想。 爱默森曾说过:“成功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尊重才能拨动孩子的心弦。”而我们的老师往往不能容忍学生的个性差异,常以“爱之深,责之切”的信条,忽视学习个性张扬的学生,采用冷酷的高压政策,要求他们言听计从。而这种教育方式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课程标准也指明:“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个性,培养个性,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目标。儿童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展,是老师们值得讨论的话题和研究的方向。 一、 发散思维,彰显个性 经常能在媒体上看到中外不同的绘画教学方式。如画水果,中国的绘画课堂上大都是老师先板演,画上一些漂亮的水果,再讲解,规定作画的工具选择、先后顺序、色彩表现的具体位置……然后才让学生拿起画笔跟着画。然而国外的老师上这课时,往往会抬来一筐水果,由学生对水果进行任意选择和组合,也可以拿在手里细细观察……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去画。最后,虽然中国学生的作品画得最像真实的水果,但都整齐划一,远没有外国学生作品的多样和生动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我们应该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他们的求知实践过程应该是一种个性活动,充满生机和灵动。作为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应该体现差异和变化,而不是雷同,甚至划一。假如教师“好心”地把自己的成人经验和技法硬灌输给学生,甚至把一些自认为很不错的“范作”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进行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f03d06e6a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