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 □小学 2、学科: 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剪纸、白纸、剪刀、钉子板,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对称的图片。 二、教学课题 教育部参赛 轴对称图形 张家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联系生活中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实物图案或简单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认识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在钉子板围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个大范畴,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一年级认识方位与简单的平面图形;为后面学习简单图形旋转打下基础。本节课教材提供了民间剪纸,脸谱图案,天安门城楼等图片,加上教师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图片,为本课创设了一个具有强烈美感的氛围,让学生进行观察、欣赏民间剪纸的艺术作品,再经历“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等操作活动,逐步感知什么是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进而在直观辨认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的分类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在方格纸(钉子板)上画(围)出对称图形,用几种基本图形进行组合,摆出(构成)对称图形,从而形成对称图形的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思维从动作开始”的理念。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采用了情境引入法、观察比较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发现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观察欣赏发现对称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图片,请大家欣赏。(选取一部分轴对称图形的图片) 【百度图片】http://wenku.baidu.com/view/b8278642e45c3b3567ec8b55.html 2、让学生欣赏、观察这些图形,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说完后,教师小结:像这样两边一样的图形,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板书:对称) 3、揭题:像这样具有对称特征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互助探究——观察演示感知对称 1、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 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个节目,节目的名字就是剪纸。想给同学们剪出一棵松树。那你们可要仔细观察老师剪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1)拿出一张纸对折。 (2)用笔在对折后的纸上,沿折痕边画出你想剪的图形的一部分。 (3)用剪刀沿所画的线剪下。 (4)沿着折痕打开。 树就这样剪好了,那么你们观察这棵树的图,发现了什么?(两边一模一样;这棵树是对称的;中间有一条折痕;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百度图片】http://wenku.baidu.com/view/b8278642e45c3b3567ec8b55.html(选取蝴蝶动画演示)。 是的!它们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板书:轴对称图形 2、猜一猜,剪一剪 (1)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同学们猜一猜整个图形是什么?你能剪出这些图形吗? 让同桌合作把课本附页1中的图2剪下来,并折一折。 教师演示对折方法:先对折,再打开对折图形,让学生观察对折后的图形。 (2)交流:你有什么发现,你愿意把你的发现说一说吗?(同桌讨论) (3)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也重合了,和刚才的有什么不一样? (4)小结:象这样不多不少全部重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说成是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5)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花瓶、短袖衫是轴对称图形呢?(同桌说一说)(中间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6)在小组内对照上面的图形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师友互助) 3、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你能判断出哪个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是的打“√”,不是的打“x”,一个一个来判断) 要想知道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办法验证呢?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轴对称的?现在就一起来找一找。 (三)实践活动——动手操作体验对称 1、让学生在14页的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展示设计结果) 2、在钉子板上围出轴对称图形,并与同伴说一说。 3、利用教材附页1中的图3摆一摆轴对称图形,同伴合作完成。 4、剪一个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在全班交流展示,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四)课堂小结——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 【百度图片】http://wenku.baidu.com/view/37fdd005ba1aa8114431d937.html(选取一些建筑物的对称美、花、树叶的对称美等等)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应该不小吧,其实,大自然对于轴对称的创造远远不止这些。仰望蓝天,俯瞰大地, 看那美丽的蝴蝶和蜻蜓,可爱的动物,世界闻名的建筑。处处都有轴对称的足迹,老师希望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创造更多的对称美,好吗? (五)当堂检测——动手画出对称图形 完成16页的4、5题。(画在书上,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七、教学反思 对称是大自然的结构模式之一,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于千姿百态的物体之中,存在于人类创建的文明中,从小让学生认识对称现象,感受对称图形的美,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并利用对称画出简单美丽的图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把新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将教材的意图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整堂课是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去感知对称图形的美,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让学生在观察中让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反思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美丽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图形的对称,这样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互动的兴趣,为引入本节课打好了埋伏。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激起矛盾,也激起了学生想探知的欲望,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堂。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剪一剪,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中。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教师动手演示,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在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利用互联网的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在解决难点的环节处理上,教师让引导学生画对称图形时,不是一步步地告诉学生怎么画,而是让学生先看着给定的图形,先观察对称轴在哪里,然后再思考对称的点在哪里,让学生有一个思考内化的思维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体会和深化学生对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在课堂小结中利用互联网的美丽图案展示,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建筑,中国剪纸,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古建筑和中国剪纸的展示渗透到数学中,这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好材料,而且还是渗透民族文化的好题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cb6aa40c850ad02de804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