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津

时间:2022-05-05 13:33: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阅读指津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6年第3



《箕子碑》全文选自《柳河东集》,碑文部分选自《古文观止》第六卷,是柳宗元为箕子庙写的碑文。箕子名胥余,殷纣王的叔叔,曾任纣王的太师,封于箕(今山西省太谷县东北一带),故后世称他为箕子。因劝谏纣王被囚。周灭殷之后,武王释放了他。据传说,箕子不愿仕周,于是逃亡到朝鲜,后周武王将朝鲜分封给箕子。

碑,是古代一种文体,应用范围很广。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多散文以记事,称为

“碑”;后部分多韵文以赞颂,称为“铭”或“颂”。《箕子碑》原文有碑和颂,《古文观止》等只录其碑,所以后来的很多文选、教材都沿袭略“颂”的做法。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政治改革而被贬官,先是降为刺史,还没到任又被贬为永州司马。纣王无道,箕子劝谏不从,反遭迫害。箕子的遭遇与柳宗元的遭遇很有类似之处,文章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中蕴含了深厚的感情和无限的感慨,可以说,《箕子碑》是柳宗元借赞美箕子来寄托自己的信念和抱负的。

《箕子碑》碑文中,柳宗元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品德高尚的人立身处世的三个标准:“正蒙难…法授圣”“化及民”。并直接指出箕子立身处世完全符合上述三个标准,所以孔子在叙述六经主旨时多次提到他。

紧接着,作者用人物的行为来逐条加以对照阐述。箕子所处殷商末年,时纣王荒淫无道,上天威示不能让他警戒,圣人对他的劝告也没有用,箕子把明智藏在心中,为坚持正道,不惜蒙受苦难;等到天命改变,周朝建立,他把法典交给圣明的君主;被封朝鲜以后,他推行王道,教训树立好的风俗,施教化给百姓,他就是道德高尚的人。

至此,作者直抒胸臆:箕子在比干已死,微子已去时,采取了装疯卖傻的隐忍图存方式,是一种明智之举,表达出对箕子的崇敬之情。

总之,文章高度赞颂了箕子既忠贞又富有智慧,忍辱负重,辅助圣王建立国家典章制度,推崇教化治理人民的重大业绩。

阅读此文,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通读全文,通过对文章整体理解,结合上下语境来把握重点字词的意思,如:“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中的“殷勤”,“与之俯仰,晦是谟范”中的“谟范”,“率是大道,丛于厥躬”中的“丛”等;二是要准确把握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不同的意义,如“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率是大道,丛于厥躬”“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等句中的“是”的意义;三是要注意重点句子的理解与翻译,如“殷有仁人日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并能透过句子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938dc8aa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23.html